在初中科学课堂上构建“体验、感悟”型文化氛围的尝试.docVIP

在初中科学课堂上构建“体验、感悟”型文化氛围的尝试.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初中科学课堂上构建“体验、感悟”型文化氛围的尝试.doc

在初中科学课堂上构建“体验、感悟”型文化氛围的尝试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文化,在初中科学课堂上构建体验、感悟型教学文化,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文化的建设,这对于培养初中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打开了一扇大门。   关键词:课堂文化;体验;感悟型课堂氛围;初中科学学科课堂文化的构建和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48-03   走上讲台二十年,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生命力、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挑战呢?在新课改革实施的近几年,通过聆听专家的指导和自身的探索实践,逐步建立了明确的教育观念:即课堂教学是一种文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构建课堂教学文化,在初中科学课堂上构建体验、感悟型课堂氛围,对于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大有裨益。   什么叫体验、什么叫感悟,体验是指通过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对科学所包含的自然规律或者基本原理有所认识、有所感触。感悟指对科学实践活动有了接触而引起的思考,有所领悟,两者都强调实践性、情感性。体验是感悟的基础,感悟是体验的升华,但在探究活动中两者不是相互分离,而是彼此交融。   怎样才能营造体验、感悟型课堂氛围呢?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对象,方法和手段有明显不同,我对营造初中综合科学体验、感悟型课堂教学氛围做了如下尝试:   其一、在教学内容上,我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而避免传授现成的知识和结论。在初中科学六年级(下)第七章《空气与生命》一章中,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教材直截了当地展示给我们的是:用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根据倒吸的水的体积得出氧气的体积,这一实验的背后蕴含着很多原理,比如: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就是集气瓶的容积,测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测瓶中水的体积而获得,密闭的容器当气体的量减少时,压强也会减小,减少的气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测倒吸的水的体积而获得,要想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需把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同时不能添加进新的气体。   要想解决这些理论和实验设计上的问题,需要老师在了解学生潜知识的前提下,有步骤、有目的的设计教学过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的设计如下:   首先观看拉瓦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视频,老师做简短的解说,让学生感知科学家的探究思路,以期对自己有所启发。   接着进行设计并论证实验方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用什么办法把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   (2)怎样测出瓶内气体减少的体积。   (3)怎样测出整个瓶子的容积。   (4)运算氧气体积?空气体积。   为解决以上问题,特设计以下学生实验:   (1)抽出一个密闭的塑料瓶中的部分气体,观察产生什么现象。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两人一组,一人把持塑料瓶,另一个人用注射器缓缓抽取瓶内的气体,塑料瓶慢慢地变瘪了,他们感到了密闭容器内气体减少后,瓶内压强的改变情况。   (2)抽出一个有导管的锥形瓶(导管伸入水中)中的部分气体,观察出现什么现象。注射器的轻微移动,就带来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锥形瓶中,这一现象,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兴奋和好奇,老师及时的引导学生思考:当大气压强不能改变锥形瓶的体积时,它通过给水压力,使瓶内外压强保持平衡,水就被压入锥形瓶内。   (3)将上述装置再次改装,把烧杯改成装有一定体积水的量筒,再从锥形瓶中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观察倒吸水的体积。比较抽出气体的体积与吸入水的体积相当吗?同学们两人合作,一人负责吸取空气,另一个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变化数值,两者做比较。他们亲眼目睹了两者是体积基本相当。   (4)在这一基础上,我出示了实验室常用的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并简单解释它的组成,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知识的建构富有逻辑、易于接受。   附装置图如下:   其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和态度进行学习,肯定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和独特见解的精神。   我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举实例:六年级科学教材上的青春期身体的变化生殖器官成熟及征兆这部分内容,我曾经尝试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初我精心制作了一段视频材料,详实、生动地讲解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图文并茂,科学严谨,我和学生一起被深深地吸引着,这样的情形经历了三届学生,令我不解的是:后来的学生越来越不欣赏这样的视频材料,态度越来越不够端正,从认认真真到嘻嘻哈哈,最后发展到整个课堂人声鼎沸,教室比菜场还要嘈杂。我试图强制学生安心观看,我变得声嘶力竭了,但结果都无济于事,我痛苦地离开教室,于是埋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指责历史的倒退,鄙视社会道德的败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