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文字和传媒可能在误导你!.docVIP

当心,文字和传媒可能在误导你!.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心,文字和传媒可能在误导你!.doc

当心,文字和传媒可能在误导你!   能影响到艺术趋势和艺术内容的并不是艺术作品本身,而是生活,于时代中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做什么”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做”。在艺术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古典、浪漫、印象后印象、现代艺术,到达“后现代”的断面时,宏大的题材大抵已被表现殆尽,留给当代艺术家的,除了在理念上的琐碎修补空间外,剩下的不过是尽力寻找自我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建构自己的美学体系,以求在悠远艺术长河中拥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好的当代艺术,正如李泽厚所说,“理智成分很重。但这种理智已不等于概念的认识,也不同于古典艺术中的那种理解和想象,而是直接呈现在独特感知中的某种哲理性的体会和领悟”。   换言之,好的当代艺术当有思想,也是形式游戏;有观念和态度,也有独特精准的表现语言;在这些背后有温度,有质感,凝练和概括起的是生活:时代中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在最近的展览中,刚好看到两种有意思的表达,分别来自国内的两位当代艺术家,但他们的个体哲思在我们看来颇有呼应。作品的表达语言同样“直接粗暴”,一个用“涂抹”,一个用“切割”,相映成趣,震慑力十足!   我们相信,他们的创作绝非一拍脑门子而定,而是在不起眼的个人日常体验里――一位艺术家坚持“另类读报”,一位艺术家留意“食物切割机”,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系统地深入地实践开去,或致力于开拓绘画的三维表达空间,或探讨起关乎人类文化演进的“文字”问题。   在我们眼中,两位艺术家都在创作表达中,高强度地“破坏”和“再造”,力图对抗传统认知权威,同时毁灭既定意义,而这些破坏行为的本身,又衍生出了全新意涵。   申凡 涂抹   《标点-第一回》横杠如摩斯电码   5月到6月中旬,上海M50的香格纳画廊,正在展出的是艺术家申凡的作品《标点-第一回》。   空旷的展览空间中,陈列着几件木板综合材料作品和装置:在木板综合材料作品中,申凡用报纸包裹起画板,再用油性笔涂抹掉报纸上的文字,仅保留在中英文中用以结语断句的标点――他涂抹出的“横杠”像是摩斯电码一般,透露出一股冷峻的理性,而留下标点产生出的语句的节奏感,就像在抗议着文字的权威性。   而另外的一组装置中,他用黑色陶瓷制成中、英文的“逗号”颗粒,将其放置在一只只玻璃瓶中。这些“逗号”的陈列,源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发表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的章节断句。   在上海当代艺术圈里,申凡赫赫有名。   从80年代终止写实作品,跻身抽象绘画开始,他一直以超然日常生活肉眼所及,宁静、克制、沉思、不露声色的图像视觉表达为人们所熟知。   这位骨瘦如柴的艺术家,说起话来有跟作品一般干涩的气息:“什么创作,我这就是工作啊……劳作啊,我就是在做自己的课题”――有过研究所工作经验的他,从不爱把自己的表达称之为“艺术创作”,而是一份工作。   不过,他对于“课题”的选择颇为严格。点子很多,但最终确定的“课题”方案,一定要与自己的生活脉络相关的。   “要有生命的东西,才能打动我。”比如这次探讨文字的“标点”系列,他的兴趣就由来已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做过篆刻;前几年我做《一江春水向西流》,我就用盲文做过作品。”   而他真正想要以文字为主题创作,是从去年开始的。“我开始思索中英文的不同,中文不是符号语言,它更复杂,影响力更大。一个德国人学一年英语,可能就能自由交流,但掌握几十年中文的中国人,都不一定真正了解我们的母语。”他顿了顿,“但是语言又是如此重要,它塑造了我们的思维和沟通方式。”   涂抹背后某种彻底批判的味道   从他认为中文语言存在较高概率的误解,到创作《标点一第一回》,他开始使用“涂抹”的手段,表达某种彻底批判的味道。   《标点一第一回》中,他涂抹的是“报纸”文字,这一行动本身背后,似乎是立足于“文字使用权”的对文字意义的质疑。   当文字被传媒所使用时,它的存在就有天然的可疑。因为传媒从本质上来说,便是服务社会化大生产和再生产的信息系统工具,这种服务性本身,决定了它存在着的导向性,甚至一定概率的误导性。而当人们发现,当艺术家涂抹掉具体文字之后,读者似乎还能在保留下的标点符号中,完整地复活被涂抹信息的气韵和意义时,文字内容的有效性也就受到了彻底的揶揄和嘲讽,而剩下的标点,就像是对文字的某种招魂仪式,在祭奠着在“字句产业链条”中献身的千古传媒工作者。   但对“文字使用权”的批判只是第一层而已,更深层次的,是艺术家看到的文字本身作为“编码――解码”系统里头客观存在隔膜性。   “比如很多艺术作品中的悲剧,都源于文字意义传达上的误解;比如我们用语言沟通,却因为语言本身产生了许多误解和障碍;比如我们想通过语言了解彼此,却因误解产生更多战争……这种文字的隔膜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