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三次突围 传志能否再次力挽狂澜.docVIP

联想三次突围 传志能否再次力挽狂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联想三次突围 传志能否再次力挽狂澜

联想三次突围 柳传志能否再次力挽狂澜?   总结二十五年来联想经历的风风雨雨,柳传志得出结论,企业渡过难关要靠自己的本事。既懂行业,又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在逆境下生存的能力会更强   2009年2月5日,联想集团宣布柳传志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二十五年前,柳传志一手缔造了联想;五年前,柳传志将联想的帅印交给“弟子”杨元庆。如今,当联想再一次站到“悬崖边”的时候,柳传志又重新出山。   联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这二十五年中,经历的风浪不计其数,多次站到“悬崖边”。从上世纪90年代成功抵挡国际电脑巨头的大举进攻,到2003年的多元化战略失败,2004年并购IBM的PC业务??正是柳传志率领联想一次次突出重围。这一次柳传志还能成功吗?   复出后不久,柳传志在北京作了一次一个多小时的演讲。演讲中,他侃侃而谈,回顾了联想的历次危机,并坚定地表示:这次危机“最终一定会引导联想进行战略转型”。   第一次突围,联想1994   1994年,联想成立十周年的时候,经历了第一次大危机。在柳传志的带领之下,联想成功突围,在1996年首次获得中国个人电脑市场份额第一的桂冠。在联想的历史上,1994年是“战略转折”年 重整组织结构 杨元庆崭露头角 1994年,国家取消了高科技产品进口许可制度,在没有国家保护的情况下,国内IT企业与跨国公司短兵相接。此时的联想“内外交困”:一方面,惠普、康柏等国际巨头长驱直入;另一方面,联想一直以来的大客户——国内机关事业单位的采购势头出现疲软。数据显示,在1989年前后,国产电脑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为67%,而到1993年直降到了22%,几乎溃不成军。柳传志本人也因患美尼尔氏综合征住进了医院。 面对业绩的下滑,柳传志没有去找外部原因,“别管外面出了什么事,联想要把自己的毛病看清楚。”联想的毛病在于组织结构不合理,销售和进口各自独立,电脑整机的组装销售效率极低。除了联想电脑,联想还销售其他品牌的电脑和惠普打印机等产品。进口由一个副总裁负责,销售由另一个副总裁负责。   柳传志果断决定调整,将与电脑有关的进口、销售等业务合并到一个部门,即电脑事业部,让29岁的杨元庆出任总经理。杨元庆从联想几百人的电脑团队中选出23人,组建了电脑事业部。如今,这23人中的大多数都已经成为联想集团的中坚力量。 事实上,对原来各个业务部门进行大调整,极易引发集团内部的利益冲突。调整之后,以杨元庆为核心的电脑事业部成为联想集团的重心,柳传志曾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事业部的兵就是穿皮鞋的,其他部门的兵是穿草鞋的。万一穿皮鞋的打了败仗,这个局怎么收拾?穿草鞋的能答应吗?”柳传志心里没底。但他决心已下,“只要交给杨元庆,我就一定坚决支持他。” 杨元庆没有辜负柳传志的重托,自他接手事业部后,联想的营业额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联想电脑迅速挤入亚太三强,台式电脑市场占有率位居亚太第二,PC服务器首次进入亚太四强,笔记本电脑首次进入亚太十强。 优化供应链 1995年,经过组织架构的调整,联想初步稳住了阵脚。此时,柳传志马上进行了第二个调整,在这次调整之后,联想真正具备了“中国第一”的实力。   从1995年到1997年,柳传志和杨元庆研究了电脑的成本构成,得出结论:一台电脑的成本中,元器件占了80%多,人工、推销等费用不足20%。而电脑元器件不断更新换代,价格从上市的那一分钟起,就开始下跌。1996年7月,一片存储器的芯片价格是16美元,在三个月之内跌到了2美元,一个主机板里边有8片这样的芯片。就一个电脑企业而言,如果它在7月以16美元采购芯片,装配成电脑后,花了三个多月才卖出去,一台电脑在一个部件上就亏100多美元。库存的周期越短,成本就越低。所以,柳传志得出一个结论:得供应链者得天下。 联想开始大刀阔斧地调整优化供应链,将可储存部件和不可储存部件严格分开,然后和供应商缩短订货时间。用这样的办法,联想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1996年,联想连续六次降价,《计算机世界》惊呼“联想要跳楼”,“跳楼”的结果是联想的利润大幅度上升。在电脑行业里,通过缩短库存时间节约成本的,联想是第一个实践者。 直到今天,联想黄金供应链还让戴尔、惠普等竞争对手自叹不如。柳传志的联想投资公司里有一个咨询团队,最拿手的咨询就是供应链。柳传志感叹,1995年,联想对供应链的研究过程,就是对行业深刻认识的过程。把这整套经验规范化后,就形成了联想自己的流程,简单而高效。 核心技术之惑 “平心而论,到今天为止,联想在技术上并没有优势。这也是我心有不甘的地方。”柳传志坦言,“研发一项技术大概要投资几十亿美元,要为国争光,联想就死了。” “企业研发一个核心技术,必须清楚它能不能卖出去。”令人记忆犹新的是,1992年,为了抗衡英特尔跟微软的标准联盟,IBM、苹果、摩托罗拉三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