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宝瓶口 控制进水流量 飞沙堰 泄洪、排沙、调节水量 汉代的井渠法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王景治河 东 汉 王 景 黄河在河套平原 灌溉工具的进步 戽(hù)斗是古代最常见的提水器具,在木桶、柳条筐系上绳子,两人相对而立,用手牵拉绳子,从低处戽水上岸。 灌溉工具的进步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 灌溉工具的进步 筒车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战国 都江堰 (李冰) / 郑国渠(郑国) 汉代 井渠法 / 治理黄河(王景) 隋唐五代 明清 风力水车 立井水车(北) 高转筒车(南)、京杭大运河 宋代 水转翻车 传说 秦 灵渠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 表现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方法、技术与制度 土地所有制 水利灌溉 基本模式 原始农业 石刀、石斧、石犁 刀耕火种(经常迁徙) 氏族公社公有 集体劳动 商周 耒耜和少量青铜农具 “耜耕”或“石器锄耕”、懂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肥和治虫等(走向定居) 井田制的形成和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春秋战国 铁农具,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阶段) 铁犁牛耕、垄作法 都江堰、郑国渠 个体劳动、小农经济 两汉 耦犁、犁壁,耧车(改进和普及阶段) 铁犁牛耕普及 关中井渠 魏晋南北朝 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耕耙技术、进行轮作和绿肥种植 翻车 隋唐 曲辕犁(完善阶段) 普遍育秧移栽 均田制 立井水车、高转筒车 两宋 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水转筒车 明清 专业化;区域化 风力水车 补充: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特点: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②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 ③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前期发展,后期停滞 ④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 ⑤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相适应,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井田制的基本特点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下集体“耕作”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 * 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又必然形成租佃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不过,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似乎有一个先是逐步强化(分界:从东汉末年起,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并进而形成士族地主集团,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租佃关系也进入了一个人身依附关系特别严重的阶段),而后又逐步削弱的过程,有些学者着重论证了封建社会后期(明清)佃农人身依附关系的全面松解。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 无农不稳, 无商不富(活),以农立国。 民间俗语 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的地位?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铜件阀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VIP
- TB 10751-2018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含2024年修改单(3-1).pdf
- 小学植物种植观察记录表.docx VIP
- 2025全球灯塔网络:改变观念提升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力和规模白皮书.pdf
- 在TransCAD中如何编译和使用定制的VDF动态链接库.doc VIP
- 汽车式起重机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pdf VIP
- 5eDnD_凡戴尔的失落矿坑_模组_中译(二校).pdf VIP
- 高考诗歌的比较鉴赏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