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 菌丝体 第二节 子实体 第一节 菌丝体(mycelium) 菌丝体是由菌丝构成的,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在自然界中能从生长的基质(土壤、枯枝、落叶层、树木等)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供食用菌生长发育需要。 一、菌丝体的形态与构造 1、菌丝:是营养器官的基本单位,是由孢子萌发繁殖或菌体无性繁殖的结果,呈透明管状的丝状体。 2、菌丝体:是由菌丝反复分枝,在基质内外形成的无数菌丝的集合体。 3、隔膜(septum):是由细胞壁向内作环状生长而形成的,将菌丝隔成多个细胞。 子囊菌和担子菌隔膜上有一清晰的小孔,使临近的两个菌丝细胞间可发生细胞质的流通。多数子囊菌的菌丝隔膜结构较简单,中央仅有一个较大的孔口,而担子菌的隔膜结构复杂,为桶状隔膜。中央孔的两侧呈琵琶状,外面覆盖一层膜,称为桶孔覆垫,是由内质网延伸而成的。 4、细胞结构:食用菌的菌丝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常见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内质膜、溶酶体、高尔基体和液泡 5、菌丝的形成 (1)初生菌丝(primary mycelium):担孢子吸水膨胀萌发,由孢子与小梗接口处开始萌发产生芽管。然后从芽管长出分枝,此时菌丝无隔多核或有隔单核,又称之为单核菌丝。 (2)次生菌丝(secondary mycelium)(双核菌丝):是由同核菌丝或异核菌丝体的初生菌丝相互融合而成。有的有锁状联合,有的无锁状联合,每个细胞胞内有2个核,这两个核可是同核或异核。25%的次生菌丝为同核体(homokaryon),75%的为异核体(heterocaryon)。双核菌丝体的任何一部分都可用来培养子实体。 (3)三生菌丝体:形成子实体的一些组织化的双核菌丝,如子实体、菌核、菌索中的菌丝体。 二、菌丝的组织体 (1)菌索:是由无数菌丝沿长轴方向编织而成的绳索状结构,有皮层和髓层和生长点的分化,抵抗不良环境。 (2)菌核:是由密丝组织形成的不定形、坚硬的组织体,表面呈褐色至黑色,内部白色。能贮藏养分和抵抗不良环境。如猪苓、茯苓。 (3)子座:是某些子囊菌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阶段的过渡形式,是垫状、栓状、棒状或头状营养结构,如冬虫夏草、竹黄。 第二节 子实体(fruit body) 是真菌繁衍后代的特化结构,也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担子菌的子实体称为担子果(basidiocarp),子囊菌的称为子囊果(ascocarp)。 子实体形态多种多样,有伞状、喇叭状、笔状、头状、耳状和珊瑚状等。 目前栽培的大多数食用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它们虽然种类繁多,但形状近似,以伞状菌居多,通常分为菌盖、菌肉、菌褶、菌柄、菌环、菌托等部分。 一、菌柄 菌柄是子实体的支持部分,联结和支撑菌盖,是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结构。少数食用菌没有菌柄。菌柄质地为肉质、蜡质、纤维质等 1、菌柄(stipe)形态:菌柄表面一般光滑,有时有附着物,有的有菌环、菌托。 2、菌柄在菌盖上的着生位置有3种: 中生:如双孢蘑菇、草菇等 偏生:如灵芝、香菇 侧生:如平菇 二、菌环(annulus) 三、菌托(volva) 三、菌盖(pileus) 五、菌褶和菌管 菌管在菌盖腹面呈放射状排列,各菌的管口大小不一,排列方式有所不同,多数为单孔、部分为复孔。 6、孢子印(spore print) 六、子实体发育类型 1、子囊果 闭囊壳 子囊壳 子囊盘 子囊腔 2、担子果 裸果型 被果型 假被果型 半被果型 扁芝Canoderma lucidum树舌、树舌灵芝 药用菌。 制作治疗肝炎药物的原料。 灵芝Canoderma lucidum赤芝、红芝 紫芝Canoderma sinens木芝、铁脚菇 药用菌。 提高机体免疫力、耐缺氧能力、抗疲劳、镇静。 临床上治疗神经衰弱、气喘、冠心病。 * * 食用菌种类繁多、结构奇异、色彩纷呈、形态各异。但无论大小,土生或木生都是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部分组成 关于蘑菇圈 担子菌的菌丝细胞大多为双核 (4)锁状联合(calmp connection):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锁状联合一个双核细胞变成两个双核细胞。 形成过程:先在顶端细胞两核间的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喙状突起,双核中的一个核移入喙突的基部;双核同时分裂,两个核形成四个核,其中两个核留在细胞上部,一个核留在细胞下部,另一个核进入喙突;在原细胞两核间产生隔膜,把细胞分为上下两部分及喙突等3个细胞,上部细胞为双核,下部细胞及喙突细胞均为单核;喙突尖端与下细胞壁沟通,喙突中核进入下部细胞,形成双核细胞,从而使一个双核细胞分裂成两个双核细胞,细胞间残留喙状痕迹,形似锁臂。 子实体形成过程 鳞片 菌褶 菌盖 菌环 菌柄 菌托 菌索 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