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本篇为全书总纲 重点掌握条文: 1、2、3、 10、 13、14、15、17 内容提要 “脏腑经络先后病”的含义:(寓有几层含义? ) 经络 脏腑 先后 是杂病的总称 基本内容 病因、发病及预防 1、2、8、13 病机 10 四诊举例 3、4、5、6、7、9、11、12 治则 14、15、16、17 第1条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 ,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名 词 上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 ” 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 实脾:调补脾脏。 四季脾旺: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之末)十八天, 为脾土当令之时此时脾气旺盛,故云四季脾旺。 虚虚实实: *虚证误用泻法,使正气更虚,谓虚虚;实证用补法,使邪更盛,谓实实。 *使动用法。 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提出有病防传的关键在于掌握疾病脏腑传变规律及虚实异治的法则。 上工与中工的区别 肝虚证治法: 补用酸, 助用焦苦, 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虚实异治的原则 1.掌握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从联系、运动的观点出发,除治已病脏腑外,应注意治疗未病之脏腑,防止疾病的发展与蔓延。这就是“治未病”的思想。 2.掌握虚实异治的原则。脏腑之间的虚实异治,还应考虑到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实证以泻本脏为主,并安他脏,以防疾病蔓延。虚证以补本脏为主,并通过整体调节以防他脏乘侮。 第2条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名 词 人禀五常:人和自然界万物一样都必须遵循无形运化的一般规律。 风气:自然界的气候,人体存在的外环境。 元真:元气或真气。脏腑的元气和真气是人生命活动和抵御病邪的能力,相对于客气邪风来说则指正气。 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不正常气候。这里的客气邪风,指人在正气不太盛的情况下。 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 。注:讲义上的分段,个人认为有误。仅供参考。 病因三条 经络 正气不足 脏腑-(脏腑病变) 邪气 (为深为内) 皮肤 正气尚可 血脉-(四肢九窍壅塞不通) (为浅为外) 仲景三条与无择三因之别 第2条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名词 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风寒。 干忤:触犯、侵犯。 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吐纳:吐故纳新。 本段论述了仲景的杂病预防学观点。即 提早预防、防治结合。 仲景预防学观点 仲景预防学观点 仲景预防学观点 小结 ■本篇第一、二条以极其简炼的语言,概述了仲景的四个重要基本观点: 1、认为疾病是人体内环境或内、外环境失调所造成的。 2、是发病学观点,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 3、预防学观点。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并提出了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4、对病因的认识,强调了六淫的致病作用,确立了以脏腑经络定内外,对病因进行分类的方法。 1.预防疾病发生,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是保 持“五脏元真通畅”、“不遗形体有衰”。强调 了人体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 2.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 则。 思考题 第1、2条 1、整体观念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试以原文说明。 2、仲景的“三因学说”为何?与陈言的“三因学说”有何异同? 3、肝病虚实如何异治? 第8条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词 解 未至而至:前面的 “至”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