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缘起.doc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缘起
摘 要:北洋大学堂是我国近代大学历史的开端,他不仅建立的最早,而且引领新风。其办学章程、学科设置、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等都“为继起者规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中具有开先河的典范意义。
关键词:北洋大学堂;中国;高等教育;缘起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缘起问题,涉及到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开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落笔处。可是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定论,有起源于福建船政学堂说,起源于京师大学堂说,起源于湖南大学的千年学府说,等等。这就给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分期和断代带来了困惑。本文依据教育学者潘懋元先生给出的判定高等学校历史地位的标准:“一所高等学校的历史地位,创办时间排序第一或前列,固然有它的历史意义,标明他得风气之先,起先驱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看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在文化、经济、政治近代化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分析北洋大学堂和中国高等教育起源的关系,乃至于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引领作用,应是探索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点。
一、北洋大学堂的办学水准和办学特色
北洋大学堂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是甲午战争后为“兴学救国”而建立的我国近代第一所大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炮声使中国人振聋发聩,它不仅使中国的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震惊和醒悟,更重要的它“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新起点”。亲身经历这次事变的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到:“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四万
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喊出了四亿国人的悲愤。此时的清朝统治者急于寻找“自强”“求治”之道,清光绪皇帝于1895年5月下谕:“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况当国事艰难,尤宜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隐患。朕宵旰忧勤,惩前毖后,惟以除痼习力行实政为先,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实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产,折南槽,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应及时举办。……各直省将军督抚将以上诸条,各就本省情形上藩臬两司暨各地方官悉心筹划,酌度办法,除文到一月内分折复奏。”是年5月,维新派代表康有为等人“公车上书”,主张改良政体,“废科举,兴学校”,批判“中学”提倡“西学”。9月,洋务派代表盛宣怀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并上奏《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建议引进西学,开办大学。10月2日,光绪帝批准,北洋大学堂建立。在举国上下感受到教育和科技落后带来的切肤之痛后,国人认识到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面临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北洋大学堂为“兴学强国”而建立。
北洋大学堂基于洋务运动20年来开办西式教育的基础,借鉴其经验和教训,办学起点高,学科设置先进,直接和世界先进国家的高等教育接轨。
第一,北洋大学堂初创即是本科层次的大学。
首先,北洋大学堂建立之始就定位为本科层次的大学。盛宣怀在建立北洋大学堂的章程中写到:“头等学堂,本年拟先招已通大学堂第一年功夫者,精选三十名列作末班。――至第四年底,头等头班三十名,准给考单挑选出堂。或派赴外洋,分途历练;或酌量委派洋务职事。此外国所谓大学堂也。”
其次,从学制上看,与欧美大学学制相同。头等学堂相当于欧美的大学本科,二等学堂相当于欧美的大学预科。头等、二等学堂学制皆为四年,历时8年方能培养出高级专门人才。1895年大学堂成立时,头等学堂直接从天津、上海、香港等地招收“已通大学堂第一年功夫者,精选三十名列作末班”。经过4年的学习,1899年北洋大学堂第一届学生毕业。由香港招生就读于北洋大学堂法科的学生王宠惠,获钦字第一号毕业文凭,这也是我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
再次,从体制上看属于国立官办的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由光绪皇帝亲自批准,并任命津海关道盛宣怀兼任首任督办(即校长),此后历任督办皆由津海关道担任。办学经费从国家关税中拨发。其建校之时就定名为“大学堂”。早期校名的变化是这样的:1895年9月,盛宣怀奏折《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校名拟称为“中西学堂”,奏折报到当时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王文韶处,王文韶在修改后上报光绪皇帝的奏折《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西学学堂禀明立案由》又改名为“西学学堂”。光绪皇帝接奏折御批后学堂成立,名称为“北洋大学堂”。目前笔者可以查到的创建之初就称为“大学堂”的考证材料有10余条(可见笔者的另一篇文章《关于北洋大学的几点考证》)。最早的见于1895年10月2日报道北洋大学堂开学消息的英文版《京津泰晤士报》,即称北洋大学堂为“University”, 而不是College或Senior high school(专科学院或高级中学)。此外,1895年11月8日,《直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