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doc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65-02   概况:习惯性便秘,是医学中的专业术语,是指长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多发于老年人。便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习惯性便秘多因排便习惯不良,病后体虚津亏,或滥用泻下伤津燥血,加之年老气血本亏,肾阴不足所致,常见于老年人或体质虚弱之人,失治误治终成顽固性便秘。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习惯性便秘可导致痔疮、腹胀、贫血、营养不良、脱肛、肛裂、直肠癌等,并可诱发脑血管疾病,有些老人因便秘而在排便时猝死。因此,本病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中医辨证属气虚津亏血燥者多见,属虚秘范畴。便秘之病位在大肠,是由大肠濡润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与肺、肝、脾、肾关系密切。大肠与肺相表里,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大肠传导功能有赖肺气之肃降,肝气之疏泄,脾气之运化,肾气之气化开合。其形成多与气、血、津液不足有关。病之初期多表现为气虚、血虚或者津亏,日久多相兼为患,终为气虚血亏,津液不足。气血津液虚亏一方面使肠道失于濡养,推动无力;另一方面又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大肠传导功能,而发为本病。因此,气血亏虚,津液不足,肠道及相关脏腑失养,功能失调是本病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针对其病因病机,治疗当益气生津,养血润燥,使元复本固,肠润秘通,缓收其功,用归蜜煎加减治之。   临床症状   习惯性便秘,又称功能性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排便经常感到困难。便秘的人,不仅会因为大便滞留而使毒素吸收过多,也因大便排出缓慢而比正常人吸收过多的胆   固醇。因此,长期便秘的人,面色昏黯、臃肿,呈现出一种异常的病态面容。习惯性便秘常见于原发性肠蠕动功能异常,大便蠕动输送延缓等。   病因   1.饮食组成不良:如米面过于精细,食量过少,食用含粗纤维特别是不消化纤维的蔬菜、水果、粮食过少,油脂太缺,饮水不足等。   2. 老年体衰排便无力,多胎妊娠全身体力过弱,膈肌、腹肌、肠壁平滑肌无力等,均可造成排便困难。   3.生活起居无规律,每日排便无定时,睡眠不足或久睡不起。长途旅行或因工作繁忙未养成按时排便习惯。   4. 排便习惯不良:有便意时不及时排便,抑制便意。习惯排便时看书,不积极排便。依赖泻药排便或滥用泻药,使肠道排出敏感性降低。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中药:黄芪30克,金银花20克,威灵仙10~20克,白芍20克、麻仁20克、肉苁蓉20克,厚朴3~10克,当归20克,酒大黄3~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此方可连服,俟大便调顺再停药。   【功用】益气养液,润肠导滞。   针灸治疗:体针:气海、足三里、上巨虚、天枢、大肠俞、支沟、中脘、合谷穴位局部用75%乙醇棉球或棉签由中心向外擦拭消毒后,选用1.5寸毫针,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用TDP治疗仪烤电治疗,留针半小时,每天1次,14天一疗程。本病多为中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或饮食失调所致,治疗以促进肠蠕动为主。   贴耳穴:脑干、枕、皮质下、大肠、三焦、腹、内分泌、耳廓局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用粘有王不留行的胶布,贴在耳穴上,并用手按压使之固定。一般每次贴压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天按压刺激穴位3次,每次5分钟左右。每隔3~5日贴1次,1个月为一疗程。人体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与耳联系,刺激耳穴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防治便秘。耳穴贴压可刺激穴下神经,通过自主神经反射,副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肠蠕动和便意刺激。   自我按摩:1.摩腹:患者取仰卧位,用手掌心在腹部顺时针抚摩500~1000次,每天1次,增强肠蠕动;2.揉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患者取坐位,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足三里200~600次,每天1次。按揉足三里穴具有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益气养血的作用。   西医治疗   促进胃肠蠕动药:如枸?酸莫沙必利,此类药物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粪便在肠道通过速度,减少水分吸收,促进粪便排出。   刺激性泻药   这类泻药及其体内代谢产物直接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强,从而促进粪便排出。如果导片、蓖麻油、大黄等。此类泻药是便秘病人最常自服的药物,如果长期使用能引起肠道应激性降低的副作用,所以不宜常用。   稀释性泻药   又称容积性泻药。这类泻药能阻止肠道吸收水分,使肠内容积增大。同时它们口服后很难吸收,能在肠内形成很高的渗透压,使水分和食糜容量增大。由于容量大,肠道被扩张,机械性地刺激肠道,引起肠蠕动增强而排便。这类泻药有硫酸镁、硫酸钠(芒硝)等。   润滑性泻药   如液体石蜡、食用油等。这类泻药能润滑肠壁、软化大便,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