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1班练习技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1班练习(一) 名词解释(20分,每个2分) 生物发生律 物种 滋养体 包囊 赤潮 个体发育 完全卵裂 辐射对称 原肾管 出芽生殖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如何从外形上辨别雌雄蛔虫? 2.薮枝螅、海葵、披发虫、日本血吸虫、车轮虫的分类地位是什么? 3.鞭毛与纤毛有何异同 4.刺细胞与刺丝泡 5. 散漫神经系统与梯形神经系统 三、问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2、试述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说明理由。 3、寄生虫对寄主生活有哪些适应? 4、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的单个细胞有何异同?单细胞的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有何区别? 四、论述题(18分,任选一题) 1、分析人蛔虫的生活史,阐明其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 2、两侧对称与三胚层是在哪一类群中首先出现的?它们在进化上有什么意义? 5.腔肠动物出现了一些海绵动物还没有发生,而为其他多细胞动物所共有的基本特征:(1)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的分化;(2)腔肠动物出现了组织的分化;(3)腔肠动物开始出现了消化腔,即消化循环腔;(4)腔肠动物身体都有了固定的对称体制,即辐射对称。因此,可以说腔肠动物是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是其他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一个起点。 4.受精卵产出后,在潮湿环境和适宜温度下开始发育,约经2周,卵内即发育成幼虫,再过一周,幼虫脱皮1次,才成为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数小时后幼虫即破壳而出,幼虫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中,经门静脉或胸管入心脏,再到肺中,在肺泡内生长发育,脱皮2次,后沿气管经吞咽、再经食道、胃到达小肠再蜕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 感染率高的原因有:蛔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无需中间宿主而直接发育为感染期卵,而且蛔虫产卵量大,虫卵对外界理、化等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生活4—5年之久。另外还与人们的生产方式、卫生习惯等有关。三胚层出现标志着分化的开始,如果不分化也就是没有组织器官,即都是一团细胞 二、原生动物门分类 (一)鞭毛纲 ???1、最低等最原始的一个纲,运动类器官为鞭毛,代表动物为绿眼虫。 ???绿眼虫生活在池沼或水流缓慢的沟渠内,也可生活在雨后的积水中。大量繁殖后,会使栖息的水变成绿色。体呈纺锤型,前端钝圆后端尖,体长约100微米,前端有一胞口,从胞口伸出一鞭毛,靠鞭毛在体侧象马鞭一样打动使身体向前作螺旋运动,靠近胞咽的地方有一红色眼点,为感觉类器官,具趋光性,用来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型;无光条件下可进行异养,通过体表渗透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 ???绿眼虫行纵二分裂生殖,条件不利时可形成包囊,眼点消失,代谢降低,出囊前行一次或多次纵二分裂。 ???近年来有用眼虫作为有机物污染环境的生物指标,用以确定有机污染的程度,如绿眼虫作为重度污染的指标。 ★ 课堂互动 ???从绿眼虫的图片上我们可以判断,绿眼虫的鞭毛运动受到来自哪里的调节? ??????答案:从图片上可以看出,绿眼虫的鞭毛在基部分为两支,其中一支通过细丝与细胞核相连,由此可以判断,其鞭毛的运动受到来自细胞核的调节。 2、本纲的主要特征: ???最低等、最原始的一个纲; ???运动类器官为鞭毛; ???具自养、异养、混养三种营养方式; ? ????利什曼原虫:有三种,其中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危害最大,为黑热病的病原体,传播媒介为白蛉,使患者发热,肝脾肿大,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达90%以上。 ????赤潮现象:沿海地区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其原因时淡水污染后流入大海,使海水中有机物含量大量增加,腰鞭毛虫大量繁殖,并且分泌毒素,使局部海水变红,即形成所谓的赤潮区。若鱼类进入这个区域,很快就会被毒死,死鱼分解产生有机物,使鞭毛虫繁殖更快。目前只能防,即防治淡水污染,不能治。有了赤潮,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等待暴风雨降临冲散它。 (二)肉足虫纲 1、代表动物为大变形虫 ????其生活在清水池塘或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结构简单,体表为极薄的质膜,不能维持细胞的形态。通过质膜下的外质突出呈指状突起形成伪足以及内质的凝胶质和溶胶质之间的变换,向突起的方向行进,进行变形虫特有的变形运动。 ????大变形虫为异养动物,主要以单细胞藻类、小的原生动物为食。对固体食物进行吞噬,形成食物泡;一些液体食物进行胞饮。已经消化的食物由食物泡进入周围的细胞质中,不能消化的物质,随着虫体的行进,相对地留在后端,最后通过质膜排出体外,为排遗。采用典型的有丝分裂方式进行二分裂的生殖。 2、本纲的主要特征 ★ 课堂互动 ????众所周知,变形虫的名称由来是由于其身体的任一部位都可以临时性的伸出突起,从而导致身体无固定形态而得名,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