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1年
本病属中医之“腰痛病”范畴,多由正气不足,肝肾两虚,风寒湿邪稽留腰部经脉。加之跌扑闪挫过度劳倦、损伤腰部,致使腰部经脉受损,气血痹阻经脉,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较正常减少50%,或伴对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寒湿痹阻证: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卧痛不减,阴雨加重,舌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湿热痹阻证:痛处热感,热天加重,活动减轻,放射下肢,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滑数。
血瘀气滞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受限,痛处拒按。舌质紫,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涩。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喜揉喜按:包括肝肾阴虚和肝肾阳虚证。阴虚证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
1、药物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一般仅作为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
辨证施治:
1. 寒湿痹阻证:
中医治法:温经散寒、祛寒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 活15g 桑寄生12g 防 风10g 秦 艽15g
细 辛3g 牛 膝15g 杜 仲15g 党 参12g
熟 地15g 女贞子12g 当 归12g 川 芎12g
桂 枝12g 茯 苓15g 白 芍12g 甘 草9g
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成药:颈腰舒水丸,6g,口服,每日3次;大活络丸,1丸,口服,日1次;腰息痛,2粒,口服,每日3次。
2. 湿热痹阻证:
中医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川 芎15g 独 活20g 当 归12g 白 芍12g
地 龙10g 秦 艽15g 羌 活15g 防 风15g
白 芷15g 黄 芩15g 白 术12g 茯 苓15
生 地15g 熟 地15g
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成药:颈腰舒水丸,6g,口服,每日3次;腰息痛,2粒,口服,每日3次。
3. 血瘀气滞证:
中医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 仁15g 红 花12g 五灵脂10g 当 归15g
香 附9g 牛 膝15g 川 芎15g 炙甘草6
没 药12g
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成药: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静滴,颈腰舒水丸,6g,口服,每日3次;腰息痛,2粒,口服,每日3次;大活络丸,1丸,口服,日1次;舒筋活血胶囊,5粒,口服,每日3次。
4. 肝肾亏虚证:
中医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1)阳虚证
方药:右归丸加减
熟 地24g 山 药12g 山萸肉9g 枸杞子9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