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茄科蔬菜青枯病 以番茄受害最严重,马铃薯、茄子次之,辣椒受害较轻。 一、症状 青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植株长到约30厘米高以后才开始发病。 病株最初白天凋萎,傍晚后恢复,后不再恢复而死亡,叶片仍为绿色故称青枯病。 茎、根维管束变褐腐烂。切断病茎,用手挤压病茎横切面处有乳白色粘液渗出,这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番茄青枯病 茄科植物细菌性青枯病 病原 病原菌为青枯劳尔菌(Ralstonia soanacearum Pseudomnas solanacea-rum)。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大小0.9~2×0.5~0.8,一般为1.1×0.6,极生鞭毛1~3根。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生长最适温度为30~37℃,最高41℃,最低10℃,致死温度为52℃10min,对酸碱性的适应范围为pH6.0~8.0,以pH6.6为最适。 茄科植物细菌性青枯病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主要以病残体遗留在土中越冬。田间病害除了通过农具,家畜等传病之外,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途径。 (1)种植材料的转移:细菌性青枯病可以在多种植物材料之间转移。马铃薯细菌性青枯病已经由带病种薯在国家和地区间进行了传播。 (2)影响发病的因素 温、湿度与发病的关系,高温和高湿的环境适于青枯病的发生。雨水多,湿度大也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栽培技术与发病的关系 一般高畦发病轻,低畦发病重。 茄科植物细菌性青枯病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从寄主的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进入导管系统,引起发病。 对马铃薯而言,带病的马铃薯块茎是主要的传病来源。 田间病菌主要随雨水或灌溉水传播,此外,农事操作等也能传病。 1气候条件 高温和高湿条件适于此病的发病。降雨的早晚和多少往往是发病轻重的决定性因素。 2栽培管理 一般高畦种植的田块排水良好,发病轻;连作发病重,微酸性土壤发病重。 3品种抗病性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五、防治 1 种植抗病品种 丰顺、好时年、福安、多宝、秋星、夏星 四、发病因素 2、改进栽培管理 1 轮作:这是预防此病最有效的方法。有条件的地区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特别是与水稻轮作效果最好。 2 调节土壤酸碱度 结合整地撒施适量石灰,使土壤呈微碱性。 3 栽培管理 苗床选择干燥、排水良好的无病地块。早播、早定植可减轻发病。适当增施磷钾肥。 3、药剂防治 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病穴可灌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也可于穴病撒施石灰粉。发病初期喷洒100~500mg/kg农用链霉素,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茄科植物细菌性青枯病 症状 1.番茄苗期不表现症状,长到30cm高发病。 2.首先是顶部叶片萎垂,以后下部叶片凋萎,而中部叶片凋萎最迟,病株最初白天萎蔫,傍晚以后恢复正常。 3.如果土壤干燥、气温高,两三天后病株即不再恢复而死亡,叶片色泽稍淡,但仍保持绿色,在土壤含水较多或连日下雨的条件下,病株可持续一周左右才死去。病茎下端往往表皮粗糙不平,常发生大而且长短不一的不定根。 4.潮湿时病茎上出现1~2cm大小、初呈水渍状后变为褐色的斑块,病茎木质部褐色,用手挤压有乳白色的菌脓渗出。这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1)番茄青枯病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桥梁养护保障机制重点.doc
- 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分析.doc
- 乳腺正常影像学表现重点.ppt
-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矩形课件》公开课重点.ppt
- 桥面系施工方案分析.doc
- 乳液聚合简介分析.ppt
- 人教版初三化学制取氧气分析.ppt
- 人教版初三上学期-Unit5复习课件分析.ppt
-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课件》分析.ppt
-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格式分析.docx
- 外卖食品安全风险的治理构建与实践向度.pdf
- DB15T 2190-2021 岭南温暖区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15T2178-2021 金莲花种植技术规程.docx
- DB1504╱T 1027-2021 日光温室番茄越冬茬生产技术规程.docx
-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库规范 (DB15T 3688-2024).docx
- DB15∕T 2382-2021 草原生态修复监测核心数据规范.docx
- DB15∕T 2362-2021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β 射线法.docx
- DB15_T 2909-2023 优质燕麦草饲喂奶牛节本增效技术规程.docx
- 健康中国背景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创新探讨.pdf
-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析论.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