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举世瞩目的稀世珍宝 神秘针灸铜人迷踪
它是举世瞩目的稀世珍宝;它在战乱中被争来夺去;它自公元1126年被金兵从北宋都城汴京掠走后,
就渺如云鹤了无踪迹。
春秋战国时期,虢国太子突患“尸厥”,生命垂危。神医扁鹊应诏入宫,用针刺、用艾条熏灼太子身体的经络穴位进行救治。太子死而复生。神医扁鹊妙手回春,留下针灸治病救人的传奇佳话。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北宋以前,医生主要按照唐代《皇帝明堂经》指定的人体经穴进行针灸治病。然而《皇帝明堂经》因唐朝末年的战乱轶失,致使后来的针灸取穴失去了标准。
为给针灸经穴重新制定国家标准,宋天圣四年(公元1023年),宋仁宗诏令国家医学最高机构医官院编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医官院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王维一。
王惟一与针灸铜人
王维一是北宋著名的医学家,
历任宋仁宗、英宗两朝的医官。经过3年的努力,完成了新的针灸经穴国家标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便于保存,又将它分别刻在5块石碑上。
宋仁宗认为“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如案形”。于是再次诏命根据《新铸铜人针灸图经》铸造针灸铜人。
针灸铜人由王维一负责设计,朝廷组织全国的能工巧匠进行铸造,于1027年铸成了两具一模一样的针灸铜人,被后来的人们称为“宋天圣针灸铜人”。
“宋天圣针灸铜人”由青铜铸成,身高和青年男子相仿,面部俊朗,体格健美。头部有头发及发冠;上半身裸露,下身有短裤及腰带;人形为正立,两手平伸,掌心向前。铜人被浇铸为前后两部分,利用特制的插头来拆卸组合,体现了当时较高的人体美学和铸造工艺。
铜人标有354个穴位名称,所有穴位都凿穿小孔。体腔内有木雕的五脏六腑和骨骼。因此,不仅可以应用于针灸学,也可应用于解剖学。
更为奇特的是它的实用性。宋代每年都在医官院进行针灸医学会试,会试时将水银注入铜人体内,将体表涂上黄蜡完全遮盖经脉穴位。应试者只能凭经验下针。一旦准确扎中穴位,水银就会从穴位中流出。医学史书把这一奇特的现象称之为“ 针入而汞出”。“宋天圣针灸铜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铸成的针灸铜人,它开创了世界上用铜人作为人体模型进行针灸教学的先河,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关注。
针灸铜人一具放在朝廷医官院,用于学医者观摩练习之用。另一具放置在京城大相国寺的仁济殿,供百姓前来参观。“资圣薰风”成为汴京八景之一。
“宋天圣针灸铜人”的珍稀奇妙,似乎注定了它们命途多舛。百余年后,劫难降临了。
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北宋的都城汴京,大肆掠夺奇珍异宝。从此,两具“宋天圣针灸铜人”失去踪迹。
那么,“宋天圣针灸铜人”到底流落在何方呢?湖北襄阳针灸铜人,虽有记载,不见实物 据史料记载,北宋灭亡数年之后,一具针灸铜人出现在湖北襄阳。
周密在《齐东野语》一书中记述,他的舅舅章叔恭在湖北襄阳任职时曾获得针灸铜人。
针灸铜人最后归属襄阳府赵南仲。
专家们推测:金军入侵汴京后,
“宋天圣针灸铜人”中的一具可能被金军掠走,另一具则可能被人带出汴京流入襄阳府。
史料记载:康二年,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继位,史称南宋。赵构登基不久,赵南仲将“宋天圣针灸铜人”送归南宋朝廷。
公元1232年,元朝军队进攻金国的都城汴京。两年后金国灭亡,元朝趁机派遣使节到南宋威逼索要针灸铜人。
惧于元朝的势力,南宋朝廷只得将“宋天圣针灸铜人”献出。《元史.阿尼哥传》记载:后来,因“宋天圣针灸铜人”历经200多年,“岁久阙坏”,急需修缮。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广召天下能工巧匠,最终诏命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修复“宋天圣针灸铜人”。阿尼哥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修复如新,因此受到忽必烈的嘉奖并赐官。
1264年,“宋天圣针灸铜人”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碑由汴京移到元大都三皇庙。
100多年后,朱元璋攻占元大都,建立明朝。此时,“宋天圣针灸铜人”和《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碑仍然放置在三皇庙内。
到了明正统八年,历经400多年的“宋天圣针灸铜人”已经昏暗不堪,穴位名称也已模糊不清。明英宗诏命仿照“宋天圣针灸铜人”铸造一具针灸铜人,人们称之为“明正统针灸铜人”,与“宋天圣针灸铜人”“不差毫厘”。同时还仿制了宋天圣石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正统针灸铜人”被放置在药王庙内,并一直保存到清代。
可是不久,蒙古瓦剌不断骚扰北京,明英宗为防止瓦剌进犯,开始加固京城的城墙。宋天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碑竟被劈毁当作砖石使用。
明景帝时北京失守,在战乱中,“明正统针灸铜人”被毁伤头部,直到清顺治时期才被修补好。从此,只剩下“明正统针灸铜人”,而这具“宋天圣针灸铜人”竟不知去向。
铜人针灸残碑拓片(局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