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讲义要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客家民系的形成 一、民族与民系 汉族的形成 中国古代无所谓“汉族”。春秋以前,住在中国内地的民族十分复杂。周朝时有“莱夷、岛夷、嵎夷、淮夷、徐夷、猃狁、犬戎、荆、舒”等等无数外族,而当时中国人自称“诸夏”,可知其内部也复杂不纯。 春秋战国兼并战争促进民族混化融合。联姻不仅在诸侯之间,诸侯与蛮夷之间也盛行——“周襄以狄女为后,晋献以骊女为姬,戎王之女遣秦,赵襄之姊适代”。 秦国统一天下——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 刘邦建立国号“汉” ——始称“汉族”。也有称“华族” 北部民族、南部民族 北部民族——东胡、匈奴、氐dī羌 东汉以后向内地逐渐迁徙,与汉族杂居。 东胡:东北三省。春秋为“山戎”,后称东胡,西汉分乌桓、鲜卑二族。 匈奴:内外蒙古及青海一部分,周称猃狁,春秋称狄,战国称匈奴。 氐羌:新疆、青海、西藏、甘肃一部分,春秋称西戎。) 南部民族——南蛮、缅、黎、百越 南蛮:湖南、广西、贵州及广东、江西、福建一小部分。昔日苗猺与畲民。 缅族:云南,以及四川、广西、广东一小部分。 黎族:广东、海南等地。 百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一部分。原为春秋时越国民族,楚国灭越后,越裔散居东南各地,与南方固有蛮族混化。 中国汉民族八大民系 汉民族在长期发展中,繁衍出以北方话、客家话、吴语、闽语、闽南语、赣语、湘语、粤语为区分的八大民系。不同民系有不同的个性,但也有汉民族的共性,具有相同的文化传承和认同感。 客家民系——汉民族南迁 二、客家先民五次大迁徙 汉民族南迁背景 五胡乱华(五胡:匈奴、鲜卑、羯、羌、氐) 西晋【八王之乱】后,胡人乘机袭扰中原,史称【五胡乱华】。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杀王公士民三万馀,并掳晋怀帝北去,史称【永嘉之乱】。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晋室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链接: 西晋“八王之乱”——晋武帝崩,晋惠帝(司马衷,痴呆)继位(291年)后,司马氏八大集团为争夺中央政权的史上空前内讧(291-306年,历时16年)。八王:汝南王、楚王、赵王、齐王、长沙王、成都王、河间王、东海王。 客家先民第一次南迁 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9年) 经五胡乱华、永嘉之乱后,城乡凋敝,大批难民流离失所,转徙南下,聚集在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部分地区,其后少部分人又沿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辗转至赣南及赣闽边区。 客家先民第二次南迁 唐末、五代十国(公元874—961年) 肇始于唐末黄巢起义。 乾符中(874-879年)因凶荒,人饥为盗,河南王仙芝、黄巢聚盗起义,月余至十余万。屠杀达十省。尤以河南西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东北东南两部、安徽南部西南部、广西东南部、广东中部西北部、福建西北部北部受祸最惨。 唯江西西南部、福建西南部及广东东部、东北部侥幸未受战祸,为避难乐土。中原汉人及原先移居到长江、赣江中下游的移民又一次大规模南迁。他们溯赣江而上,进入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远者到达梅、惠、韶,近者到达汀州宁化、上杭、永定,最近达赣东、赣南。 客家先民第三次南迁 北宋末、南宋(公元1125—1279年) 北宋末年,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攻宋,赵佶传位太子赵桓(钦宗),靖康二年(1127)北宋灭亡,两帝被俘北上。宋室南渡。战乱迫使北方移民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入赣。之后,客家先民又翻越武夷山南麓,进入闽西汀州之宁化、长汀、武平等地。再顺汀江而下,进入粤东。 南宋末年,元兵入侵,1276年临安陷落。恭帝降元。1277年元兵破汀关,文天祥力谋抵抗,闽粤赣义民起而勤王抗敌,闽粤赣成为双方辗转攻守的战场。昔日迁徙此地客家先民,逃窜流入广东东部、北部。 《五华魏氏族谱》: “三十九世淑玉公(原住赣州石城县)……生四子:元、贞、利、亨,时值宋末,天下混乱,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人,扶宋主,在赣州,霸截水道。元主起兵二十余万,从建昌而来,杀戮人民,在此经过,是谁敢当?我祖兄弟,惊恐流涕,商议只得移居别处逃生,……以是兄弟四人,行经宁化,不得已號泣分诀,移居三郡,元公至惠州五华,亨公移居汀州上杭,后迁惠州龙川县。” 客家第四次南迁 康熙至乾嘉(公元1700—1800年) 再迁原因:内部人口膨胀,山多田少,供用不足。 1、康熙下诏“湖广填四川”(明末清初,清兵入川,剿杀张献忠部。四川户口调零,田园荒落。) 链接:据有人统计,张献忠在南中国屠杀的平民百姓,不下千万人。 ◆成都大慈寺去烧香被门槛绊倒,怒而杀寺僧两千多人。 ◆成都青羊宫招贤,一才子得罪张献忠,张怒而杀应试学子一万七千多名。 ◆谎称百姓通敌,剿杀全城 。 2、雍正年间,广东惠、韶、梅及江西赣州的客民又向广州、肇庆等地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