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卫计委就“全国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监测网”成员单位上报数据(病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14年底进行了培训和布置,现结合我院两年来上报数据(病历)时发现的问题,以及在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有针对性进行总结,并发给你们,要求相关科室组织学习,务必做到人人皆知,以不断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和病历书写水平。在学习中如有疑问,请和我们联系。 医务部 、药剂科 2015年1月9日 上报病历、数据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 ★数据方面 ①完整性:缺项。如使用抗菌药物前,停药后的血常规检查、反应肝肾功能的生化检查短缺,导致无法评价用药效果和用药的安全性。 ②准确性:诊断与用药不符,如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治疗性使用抗菌药无感染性疾病诊断、无感染高危因素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 联合用药的目的未做必要的阐述,如为了减少毒性大的药物剂量从而达到降低毒性反应、需长期治疗为降低产生耐药菌、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患者或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患者、存在两种细菌以上的感染,等等。 ③客观性:避免人为选择病历上报,要求要按抽签序号顺序选择15份病历,不得人为挑选,以保证上报的数据能客观的反映医疗水平。 ★手术病历 手术切口分类不准确:将Ⅰ、Ⅱ类切口手术混淆,如将Ⅰ类切口误标为Ⅱ类切口 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1、剖宫产手术的联合用药问题: ①术前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霉素(头孢美唑、头孢西丁等头霉素类)。 ②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根据本地区、本院的流行性病学和患者是否存在相关基础疾病,决定单用克林霉素或单用氨曲南或二者联用。 2、剖宫产术预防用药时机:在术前0.5~2h(β-内酰胺类为术前0.5~1h )用药和在夹住脐带后立即用药均为合理的给药方式,前提是所选择的药物应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推荐的药物品种; 3、术前合并感染的手术病例的预防用药: ①感染部位与手术部位相同(Ⅲ、Ⅳ类手术切口):术前的治疗给药时机若正好落在术前2小时内可不必用药,若大于2小时应该在术前按手术预防用药方法再追加一剂(头孢曲松除外); ②感染部位为非手术部位:视治疗所选择的药物和给药方法是否对预防手术感染有效而决定是否在术前用药,若需要用药则按正规的手术预防用药方法用药。 4、胎膜早破预防用药时间点:若有循证医学依据,对于临产孕妇在胎膜早破超12h开始预防性用抗菌药可以判为合理,但在用药时须在“病程记录”中明确用药目的,即:胎膜早破已经达到12h(或超过12h),给予XXX以预防XXX感染。便于判定用药的合理性。 下一步工作安排和新的要求 ①新建立了全国“儿童医院专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儿童患者病历要上报该网。妇产科、肿瘤科等专科监测网正在建立中; ②重点监测的Ⅰ类切口手术在原有的29种基础上又增加了5种。还增加了Ⅱ类切口手术一种即“剖宫产术” 。 我院妇产科已经开展的Ⅰ类切口手术,并被列入其中的有6种,即: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附件切除术、卵巢畸胎瘤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 ③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我院已经开展的属于该项规定的有3种,即: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乳腺疾病手术、甲状腺疾病手术; ④14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已经编写完成,处在征求意见间断,不久将颁布执行,特点:内容更丰富、要求更具体、执行起来更据可操作性; ⑤省级合理用药监测平台已经建立 抗肿瘤药品、激素类药品、中药注射剂等是新列入的重点监测药物品种。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控制指标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国家卫计委控制指标) ; 2、门、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用药率: ≤20% (国家卫计委控制指标) ;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天人40DDDS (国家卫计委控制指标)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控制指标 4、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国家卫计委控制指标) : ①接受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在给予抗菌药物之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30 ②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在给予抗菌药物之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50 ③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在给予抗菌药物之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8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控制指标 5、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用药率:≤30%(国家卫计委控制指标); 6、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I类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 Part B Read and write课件2025-2026学年度人教PEP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VIP
- 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脏器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多维度解析与临床策略研究.docx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pptx
- 02S404 防水套管国标规范.pdf VIP
- 云南省爱我国防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初中组题库及答案.pdf VIP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数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pdf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五年级 信息科技 《第3课 游戏体验寻规律》教学设计.docx VIP
- 《(湖北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以纸本为准)》.doc VIP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计划..doc VIP
- FreeCAD中文教程-翻译版本_freecad【181页】中文教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