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钟仕伦、李天道:《皮朝纲的中国传统美学研究》
(钟仕伦、李天道主编《当代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第十一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在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中,皮朝纲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具有独特的学术个性和颇有建树的学者了。他以其仰山铸铜的求实态度和执著务实的治学精神,以其不囿陈说的开拓精神和日新其说的开放心态、以其几十年如一日的勤苦耕耘,取得了应有的学术成就,并确立了其学界地位。
第一节 皮朝纲的传统美学研究概述
以“蜀学”为本,重实证的研究方法11
皮朝纲在其与董运庭合著的《静默的美学》一书的前言中,曾引用过钱钟书的这样一段话:
及入大学,专习西方语文。尚多暇日,许敦宿好。妄企亲炙古人,不由师授。择总别集有名家笺释者讨索之,……以注对质本文,若听讼之两造然;时复检阅所此出,验其是非。欲从而体察属词比事之惨谈经营,资吾操觚自运之助。渐悟宗派判分,体裁别异,且言语悬殊,对疆阻绝,而诗眼文心,往往莫逆冥契。
这是钱钟书在回顾自己的治学经历时的一段追求。皮氏对此钟爱有加,他不无感慨地就此评论说:“一个二十来岁的大学外文系青年学生,独立深研中国古籍,竟像老吏断狱似地力图评判古代名家笺注之是非功过,并由此而‘莫逆冥契’古今文艺家所共有的‘诗眼文心’,这种求实态度和攻坚精神,实在令人心向往之。” 显而易见,皮氏所“向往”的就是钱钟书的“求实态度”和“攻坚精神”。实际上,这正是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和治学原则的体现,具体落实到皮氏这里,便可理解为他的实证方法的贯一运用。皮氏一贯以顾炎武、钱钟书等大师的治学原则和学术态度作为自己的参照,并将其切实贯彻于自己的治学研究中。他说:“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篇中力主‘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大力提倡‘人山采铜’的精神。清代乾嘉学派由于训诂、校勘、考证、版本研究方面的扎实功底,因而在古籍整理上取得一个飞跃。”从这里也可以见出皮氏对实证方法的注重和钟爱。
当然,皮氏并非为实证而实证,而是以科学的态度,从微观入手,尽可能地还原传统美学精神的原初面目。这里只是说尽可能地还原,到底美学精神原初是怎样的一种存在面目?这个问题是很难确立的,学者只可能本着尽可能科学、客观的原则和方法。朝向历史的设定处无限靠近,靠近的只是一种设定的历史而非本真的历史或历史的本真。这样,还原也不过是意义的不断生成而已。即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世界秩序非世界之秩序”。
读过皮朝纲的美学著作,便不难发现,一个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以“蜀学”为本,和实证的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所谓“蜀学”,大致可理解为两类:一是指囊括各种学术文化的整个古代四川的学术文化,或专指苏氏蜀学(以苏轼为主的苏门学术);二是以儒学为核心,具体又可分为三种情况:(1)泛指西汉以来的蜀中儒学;(2)专指宋学中的蜀学,即宋代四川的儒学;(3)专指苏氏义理之学。本书所谓的“蜀学”,大致可理解为近代以来的蜀地人文学术,也就是指:重实证,材料先行,言之必有据的治学精神。
1873年,张之洞被任命为四川乡试副考官,次年被提升为四川学政。张氏乃翰林出身,又敢于言事,是当时公认的清流派,且具有一定的洋务思想,算得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张氏任四川学政时,鉴于全省文教落后,学业不兴,人才不昌,便于1875年,在成都创办了高悬“石室重开”大匾的尊经书院,又到湖南恭请著名学者王闿运到尊经书院主持教学。该院不再以八股制艺为中心,而是引导学生钻研传统典籍,“通经学古”,并且允许各种学派自由发挥。经学大师廖平就是该院的佼佼者。
张之洞为了指导尊经书院的学生和全省士人学习。先后写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两书,尤以《书目答问》一书为著。该书是张氏为尊经书院的学生所开列的阅读书目,共列举了四部图籍两千余种,末附《国朝著述诸家姓名录》,以示清人学术流派。旧式学院的学风空疏虚浮,华而不实,学生死记硬背,头脑僵化保守。在张氏和书院师长的严格督教下,尊经书院树立了崇实去浮,沉静好学的学风。这些可以理解为“蜀学”学术风格的近代历史沿革和地缘学术背景。说到“蜀学”学术风格,则必须提到屈守元和汤炳正。屈守元是向宗鲁、庞石帚两位前辈学者的高足弟子。向先生长于考订校疏之学,庞先生则长于辞章之学,
屈守元很好地继承了两位老师之长,形成了自己实事求是的治学特点,曾被庞石帚誉为“衔华佩实”{汤炳正则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具有深厚的国学基础和文献功底。
皮朝纲就是在这样一种重文献、求实证的学术氛围内转益多师,耳濡目染,逐步养成了自己务实尚真的严谨治学风格。但他又并非一味盲随前人,而是汲他人之所长,另辟蹊径,走上了研治中国传统美学(尤其是传统文艺美学)的道路。皮朝纲不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育教学中国史学史考试题目.doc
- 教育教学中外美术史论.doc
- 教育教学中学地理教学设计.doc
- 教育教学西南大学中级无机化学复习资料.docx
- 教育教学中外美术史教学大纲.doc
- 教育教学中国旅游地理-9试题.doc
- 教育教学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doc
- 教育教学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题16862.doc
- 教育教学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全.doc
- 教育教学中国人民大学章程(试行).doc
- 2024年湖南益阳市市直事业单位和重点企业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岗位需求4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年青海西宁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录驾驶员岗位1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版金融机构安全防范与反恐防暴服务合同.docx
- 2025版部队与地方医疗机构医疗信息保密协议.docx
- 2025版酒吧承包经营合同范本及管理细则.docx
- 2025版金融行业商业机密保密协议书.docx
- 2025版金融保密协议.docx
- 2025版限量车牌买卖双方保密协议.docx
- 2025版车辆租赁合同租赁车辆使用期间车辆租赁合同保密条款补充协议.docx
- 2025版项目实施以及合作保密协议.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