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新闻事业史
【1】开元杂报(孙樵《读“开元杂报”》)
(1)孙樵曾“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内容为记录皇帝、臣僚的一些活动。他把这“数十幅书”称为“开元杂报”。
(2)从孙樵的书中可知:开元杂报,指的是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年至741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他的传播范围很小。
(3)孙樵的文章证实了唐代确实有官方发布、抄录、传播新闻的做法,开元杂报就是抄件。较为确凿、具体的证明了唐代的新闻媒介可能就是“开元杂报”一类的传抄材料。果真如此的话,人们可以称其为早期的中国古代报纸。
【2】进奏院状
名词解释:将朝廷的公文与有关情报通向地方当局(节度使、观察使)的就是“进奏院状”。(对于这种“状”是否能算古代报纸,至今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3】定本制度——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
(1)名词解释: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据此发抄。
(2)年代: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起,实行定本制度。一直实施到南宋末年,期间有短期松动或取消。
(3)影响:在定本制度的严格管理下,邸报的权威性虽然提高了,时效性却下降了,内容的限制也多了;为小报的发展让出了空间。
【4】小报
(1)名词解释: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传抄(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2)年代: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宗。
(3)这种报纸的新闻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收入一些捕风捉影的材料,真真假假,在所难免;从皇宫内廷。中央政府部门,直到官府衙门,都有打听消息制作小报的,小道消息成了“新闻”;随着小报的迅速风行,泄密、失实等问题也频频发生,这给官方带来了不少麻烦;周麟之要求皇上查禁,宋代的各个皇帝都曾禁止,但始终禁而不绝;引人注目的内容和及时便捷的传播,是小报生存的主要因素。
【5】京报、报房
(1)报房 :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纸。
【29】“癸丑报灾”
(1)1912年3月,孙中山降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了袁世凯,新闻传播的短暂繁荣也随之结束。袁世凯打着共和的旗号,迫害新闻界,捣毁、查封报馆和殴打、逮捕、驱逐、杀害报人的时间时有发生。
(2)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唆使赵秉钧刺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宋教仁。引起报界大量篇幅声讨袁世凯。
(3)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
(4)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初的500家少了2/3,同时大批报人受迫害。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
【30】黄远生
(1)黄远生的记者生涯始于1912年创办《少年中国》,长于采访,勤于写作,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被称为“报界奇才”。
(2)通讯特点:①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新闻敏感性强;②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③抓住具体场景细节;④语言通俗生动。
(3)黄远生的争论很出色,既有“时务文体”的特定又以深刻见长。
(4)黄远生在新闻思想上,强调报刊的舆论监督作用,强调新闻要真实、精确、客观、系统。
(5)提出新闻记者“四能”要求: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6)1915年12月,于旧金山被枪杀。其文章被整理收集为《远生遗著》。
【31】邵飘萍——报界全才
(1)辛亥革命时期,给上海《申报》投稿,被聘为通讯员;1911年任《汉民日报》主笔兼《浙江军政府公报》编辑,报人生涯由此展开。
(2)1913年《汉民日报》交由邵飘萍主持,他坚持“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主笔可杀,舆论治理不可蕲”。抨击袁世凯,揭发贪官污吏,入狱。
(3)1915年受聘于上海《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要撰写时评。
(4)1916年8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向《申报》发去新闻专电和内容较为详细的《北京特别通信》。1918年10月,在北京独立创办日报《京报》,自任社长。
(5)邵飘萍办的报刊和通讯社都很有特色,成效显著。《京报》不仅副刊名噪一时,新闻、评论、标题、版面等也受到人的称赞。
(6)邵飘萍是新闻界的全才,新闻采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7)邵飘萍擅言语、广交游,谦恭和蔼、庄严、机警、沉着、坚韧并善于揣摩模仿对象的心理。
(8)著书《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一本优秀的采访学著作。《新闻学总论》提出关于新闻记者品德修养与新闻学建设的论述。
(9)在各大学教书认真讲课,编写讲义。主张“新闻学应为普通学科”。
【32】新闻业务的变化
(1)新闻业务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新闻报道加强;②报纸副刊的发展。
(2)报刊政论,从王韬《循环日报》至梁启超《时务报》间形成,报刊一争论为主。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段祺瑞高压政策,报刊政论发展陷入低谷。
(3)新闻报道加强的表现:①军政消息比重增大。主要表现:电讯占主要地位,“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