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哲学史综合
(150分)
重点:中国哲学(儒家、道家)、
题型: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述题/问答题
答题方式:踩点给分、逻辑层次、简约。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源于希腊文,语根为philo及sophia,原义为爱智慧或是对智慧的追求。罗素把它总结为:“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学问”。现在中国官方的定义是:“哲学是世界观,哲学是方法论。”
二、中西哲学的异同
1.哲学脱胎于宗教和神话的世界观,中国哲学对宗教的态度是若即若离,可有可无;西方哲学与宗教联系最不密切,是与神话世界观决裂的产物。
2.中国哲学侧重于辩证思维,通过“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它注重从整体上、宏观上、联系上把握事物,而极少用逻辑推理分析方法。西方哲学侧重于逻辑思维,善于从解剖个别具体事物中看问题,重个体、重实证、重分析、重推理。
3.中国哲学注重人生实践,西方哲学注重知识思辨。西方哲学的政治功利性不是第一位,它是对认识的本质、规律和方法的研究,重视对知识的探究。而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生切要的问题”,个人修养总是在一定的政治框架里展开。
1.先秦儒家:孔子/孟子/庄子
一、儒家(入世、古典主义)2.汉朝董仲舒
3.新儒家:陈朱理学/陆王心学
(一)孔子
1.“仁”和“义”,仁爱和正义,孔子思想的本质就是“仁”。
2. 忠”,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忠恕之道”是”仁”的具体运用,是做人的原则,如何爱人。
3.忠道(积极、肯定方面)己欲立尔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道(消极、否定方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孟子(理想主义流派)
1.关于人性的争论
(1)出发点的不同: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生来就有贪享受和欲望。
(2)结论相同:他们都同意“人皆可以为尧舜”,但孟子认为是人性本善所使,荀子认为是人的智性所使。
2.儒墨之辩
(1)共同点:墨家赞同儒家的仁义;
(2)不同点:
含义:墨家“仁义”的含义与儒家不同,就是“兼”和“别”。
对象:具体在于仁义实施的对象、客体不同。儒家的爱是有等级的有差别的;墨家的兼爱是对一切事物都给予同等的爱。
原因:儒家实施仁义是人的本性善良而推己及人,墨家实施仁义是为了功利,需靠外力加之于人。
(三)董仲舒
1.是汉朝时代儒家发展的高峰期,成为了占了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并作为考试选拔的主要科目。
2.社会伦理学说——三纲五常
(1)三纲即“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它渊源于先秦时代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
(2)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五常”实际上是“三纲”的具体化。
(四)程朱理学
1.程朱把世界分为两个世界,形而上和形而下。形而上就是“理”,是抽象的;形而下是“气”,指个别事物,是具体的。即是西方哲学的抽象与具体。
2.二者的关系:理决定了具体事物的存在。理是客观存在的,理进入具体事物之中,形成事物之性。
3.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1)相同点: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2)不同点: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认为就一个世界,就是心的世界,“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先秦道家:杨朱/老子/庄子
二、道家(出世、浪漫主义)
2.新道家:重理派/重情派
(一)杨朱
1.中心思想:“轻物重生”,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即个体生命高于一切,“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
2.道家出世思想的发展:
第一阶段(杨朱):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保全生命、避免顺还生命,就是逃避。
第二阶段(老子):不要拘泥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到事物变化的规则,从道来引导自己的行动;
第三阶段(庄子):《逍遥游》,超越普遍事物的界限,我与非我、主观与客观、我与万物的界限,天人合一,无我。
整个道家出世思想的发展从有我—无我。
(二)重理派
向秀和郭象,擅长玄学,以清淡著称,继承了庄子的思想,也吸收了儒家的观点。他们主张“道”即是“无”,意思是“无以名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三)重情派
1.对中国文学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2.风流的实质:风流即是荡漾着的风和水,暗示了一种放浪形骸、自由自在的生活风格,在中国思想史上,“风流”与道家思想联系,类似于西方历史上的浪漫主义,俊雅是风流的一个特征。
三、佛教
1.佛教传入时间:东汉明帝,公元前1世纪前半叶。
2.禅宗的始祖是菩提达摩。
四、法家——治国之道
1.国家的一切运作以法为基准。“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2.用人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 2020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质量检测音乐试卷及答案.doc
- NB-T11094-2023水下自护混凝土技术导则.pdf
- 第六章 1 牡丹月季.ppt VIP
- 2025【维维股份财务风险及应对策略探析9200字】.doc
- 20210730-大有期货-煤炭期货月度分析报告:保供增产持续发力,煤价或阶段性回调.pdf VIP
- 2023入团团史团章考试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pdf
- 教学成果奖励 高考奖励方案.docx VIP
- 约翰迪尔7600_7700_7800拖拉机维修手册 英文l.pdf
- DB41_T 1037-2015垂直度检测尺校准装置规范.doc
- 2024年医药卫生考试-医院信息科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