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0后”大学生对中特理论体系认同问题研究.doc
“90后”大学生对中特理论体系认同问题研究
摘要: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陕西一高校“90后”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 :社会及学校对“9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有重要影响,新媒体、侪辈群体及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提升“90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需要多措并举,发挥社会的重要作用、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注重利用新媒体、发挥侪辈群体的关键作用及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社会化;政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3-0065-05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日益严峻,从国家层面来讲,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目前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弥散着以享乐主义等腐朽观念为代表的错误价值观,严重腐蚀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新媒体的发展对意识形态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只有找到有效的途径对青年进行政治社会化教育工作,才能保障社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从“90后”大学生自身角度考虑,“90后”大学生作为独特的年龄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心理、行为特征。只有针对其心理特征来提高对政治现实的认同,针对其行为特征采用新的教育交流方式,才能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面临的困境。
本文基于政治社会化理论,通过实证调研,分析不同因素在“9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提高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尝试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把握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和路径,并由此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政治社会化理论内涵及其实践途径
1.政治社会化理论内涵。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对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选择过程,也是社会对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培养过程,同时还是社会成员对一定政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美国学者阿尔蒙德等认为: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政治体系是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依存结构,政治体系不仅将政治技能向社会个体进行传播,更为重要的是对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1]王沪宁认为:抽象的看,政治社会化是指在政治共同体内部进行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2]政治社会化理论从个体和社会视角进行研究,是一个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双向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政治体系内部社会教化和社会成员个人内化的统一过程。
从个体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是个体通过学习,获取社会既定政治文化,由“自然人”转为“政治人”的动态过程,即个体逐步学习并获得社会所共同遵守的政治知识、态度、情感及行为方式的动态过程;从社会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培养、教育、训练个体接受社会遵循的政治规范,认同并服从现实的政治体制机制。[3]
2.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及其作用。政治社会化是个体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政治知识,形成和改变个体政治心理及其思想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受所处政治体系的制约,个体在政治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现实政治体系的政治规范,使现实政治文化不断影响个体的思想、习惯等,最终达到政治体系认同的政治思想和规范。社会、学校、大众传媒、侪辈群体及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从此意义上讲,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对个体有目的性的教化行为。
社会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环,个体最终都要融入社会中成为“社会人”,因此社会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体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形成,对个体政治社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学校是专门正式、系统、有效进行政治社会化设立的学习、组织机构。学校作为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半强制性地使个体学习政治社会化相关知识,促使个体符合社会政治规范,是将个体从家庭引向社会的桥梁中介,是政治共同体中最有效的政治社会化工具。
大众传媒是指一定社会组织为在个体间传递信息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如电视、广播、报纸、计算机网络等,所传播的信息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关政治方面的信息,是现代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侪辈群体是指在具有相当教育程度、社会背景、意识形态背景或兴趣爱好的个体自愿下所组成的群体。侪辈群体的共同文化氛围不仅对大学生的个性及其人生观产生一定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会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4]
家庭是“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第一个转化场所,家庭环境对个体政治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国学者罗斯金等人认为,家庭在政治社会化中有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个体受家庭价值取向的影响远远大于政府或学校推行的“公开的社会化”,且这种影响更加持久和深远。[5]
二、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