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选修中国哲学史3-1周敦颐.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编 宋元明清哲学 宋元明清哲学概论 一、宋元明清哲学的文化背景 1、经济结构 2、阶级关系 3、主要矛盾和社会斗争 4、思想文化:“三教合一” 二、宋元明清哲学的理论内容 1、历史观 2、本体论 3、认识论 4、发展线索 三、宋元明清哲学主要的学术分野 1、理学:小程 朱熹 2、心学:陆九渊 王阳明 3、气学:张载、王夫之 第一章 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叔,生于公元1016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死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元年),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曾作过几任州县官吏,晚年在庐山下筑室,名濂溪书堂,后人称他为周濂溪。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全书》。 一、与佛教思想的关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爱莲说》 “大莲华者,梁摄论中有四义。一、如世莲华,在泥不染,譬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法所污。二、如莲华自性开发,譬真如自性开悟……三、如莲华为群蜂所采;譬真如为众圣所用。四、如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譬真如四德,谓常乐我净。 ” ——《华严经探玄记》 二、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权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为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自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教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神鬼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乘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太极图说》 三、动静观 “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 ——《通书·动静》 四、伦理观 “干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 ——《通书·诚上》 “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 ——《通书·诚下》 第二章 邵雍 一、合一衍万的先天象数学 二、“元会运世”的宇宙循环论 三、“皇帝王霸”的历史退化论 第三章 王安石 一、道气一元的宇宙论 二、道立于两的辩证发展观 第四章 张载 张载 公元1020-1077年 ,字子厚,陕西人。少年的时候,喜欢研究军事。二十一岁,见到范仲淹,范仲淹对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劝他读《中庸》。他读了《中庸》,感到不满足,又读了些佛教、道教的书,没有什么收获,于是他又回到儒家的经典。他和二程是亲戚,同二程讨论,觉得很能解决问题。以后他专研究儒家的经典,自成一家。因为陕西是“关中”,当时的人称他的这一派为“关学”。因为他家住横渠镇,所以当时的人称他为横渠先生 见《宋史·道学传》 。他的著作,有《正蒙》、《易说》等,后人把他的著作编为《张子全书》,近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新印本《张载集》。 在张载的著作中,以《正蒙》为最重要。他的学生吕大临为他所作的《行状》说:“熙宁九年 1076年 秋,先生感异梦,忽以书属门人,乃集所立言,谓之《正蒙》。出示门人曰:‘此书予历年致思之所得,其言殆与前圣合与!” 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见《张载集》附录 熙宁十年 公元1077年 ,张载即去世,《正蒙》是他最后的著作。《行状》说:张载“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他“集所立言”,大概就是这些随时记下来的札记。《正蒙》的内容就是这些札记的汇编,但是它的形式还不是张载自己编定的 见范育、苏昺的《正蒙序》 。 一、“太虚即气” 1、整个世界统一于气,无形的太虚,有形的万物,乃是同一物质实体——气的两种存在形态。 “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聚为有象,不失吾常。”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 ——《正蒙·太和》 2、太虚被看作是气散而未聚的本然状态,万物则是气暂时凝聚的客形。所谓“客形”,既是指具体事物

文档评论(0)

taotao0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