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文学
远古社会 -------公元前221年(秦建立 )
先秦时期的社会状况
原始群 群体生活-----------氏族公社(母系)传说有巢氏、神农氏、伏羲氏→(父系)传说有黄帝、尧、舜、禹---------奴隶制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
2、先秦时期的文学
(一)诗歌和词赋
(1)原始诗歌 产生于原始社会是在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的发展的集体劳动中产生的,是集创作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是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 歌乐舞三者一体
(2)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分风 雅 颂 风指国风即民风 是文学成就最高的部分 雅分为大雅、小雅 颂即宫廷乐曲及祭祀 写作手法:赋比兴三种
(3)《楚辞》 屈原 爱国诗人 风即国风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骚即离骚属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风骚是指国风 《离骚》是楚辞的一部分
二、散文 包括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1)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古代文献资料汇编的散文总集 《左传》以记言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 《战国策》是汇编 的
(2)诸子散文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包括《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墨子》、《孙法》、《荀子》、《公孙·孟子》、《韩非子》等的文学成就最高。
(3)’:摄提贞于孟陬兮,为庚寅吾以将。
二、楚辞的含义
楚辞是指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北方诗歌以《诗经》为代表 。
三、楚辞的编纂和屈原作品的真伪
编纂: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东汉时 王逸作有《楚辞章句》
明朝时 朱熹作有 《楚辞集注》
认为屈原所创作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
不是屈原所创作的作品有 《大召》、《远游》《卜居》、《渔父》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 长篇抒情诗。解题:1、司马迁、班固认为离骚的意思是遭受忧患的意思。2、东汉的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意思。因为司马迁距离屈原的年代未久所出其说法最为可 信。
语言形式
语言形式生动活泼形象 句式杂乱长短不一 语言带有楚地方言如謇。
二、《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
1、美政理想 政治革新 举贤授能 修明法度
2、热爱国家 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
3、坚持正义 反对奸邪 表现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如《湘君》、《湘夫人》
三、《离骚》的艺术成就
1、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运用神话传说 驰骋想象
3、发展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比兴源于《诗经》不是源于《离骚》,到《离骚》时,比兴有了系统性用一类比一类。
4、创造出了新的诗体形式和精美的语言 《诗经》以四言为主, 《离骚》长短不齐的杂言形式,《离骚》语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第四节 楚辞的流变和屈原的地位
宋玉等楚辞作家
宋玉的作品收入《楚辞》、《文选》的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其中唯有《九辩》公认为宋玉所作。
《九辩》是宋玉的 代表作品,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出国黑暗的政治现实。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散文的产生是以文字的产生为前提的
1、甲骨文 河南安阳小屯村首先发现甲骨文 用来占卜的 卜辞的内容很丰富包括祭祀、 农业生产、畜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
甲骨文被称为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商周铜器铭文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三足而立商周时期铜器的特点。
3、《尚书》 历史著作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又分为古文《尚书》今文《尚书》)
4、《春秋》 以一字寓褒贬 春秋笔法 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订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儒家为代表,维护周的正统地位,反对儹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主要的思想倾向。
贤者讳 宋人弑其君 杵臼
晋人弑其君 周蒲
莒人弑其君 庶其太子
《左传》 春秋三传 齐 公羊高 《公羊传》
鲁 谷梁赤 《谷梁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