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分析.doc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水一高2015——2016学年下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柏拉图是西方最早对诗歌情感进行研究的,他从情感的角度对诗歌进行的研究深入到了诗歌的本质,为后来的诗歌理论研究开辟了道路。 B.亚里士多德对诗歌情感的观点与他的老师柏拉图不同,他不仅认为情感是人应当有的,而 且还认为诗歌的情感支配着诗歌的理性。 C.诗歌的情感在浪漫主义时代得到了最大的重视,情感成为诗歌的集中表现和诗人所追求 的最终的艺术审美理想,有诗人把诗歌情感看成诗歌的灵魂。 D.我国古代也注意到诗歌情感与伦理的密切关系,“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最能代表我国古代对于诗歌情感与伦理的关系的独特认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然生发的白然意志和任由情感泛滥的自由意志,都不是诗歌里的情感,诗歌里的情感是 经过理性的陶冶,自然情感转变而成的理性的伦理情感。 B.诗歌的创作和审美欣赏与诗歌的创作者和欣赏者的伦理情感联系紧密,因为诗歌里从自然情感转化而来的伦理情感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C.诗歌的创作和欣赏都是一种情感交流,前者是创作者与模仿的对象之间,后者是欣赏者与诗人、诗歌之间,而诗歌欣赏的过程是一种伦理情感的心灵对话。 D.诗人只要把自己的情感转化成伦理情感,就能将情感化作一团火焰,熊熊燃烧起来,使读 者的心灵激动起来,或感到快乐,或感到悲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浪漫主义者认为,客观现实的再现是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表现。他们的观点是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的突破,催生了伟大的艺术作品。 B.在古代,最初的诗歌主要是通过朗诵并伴以音乐和表演表达的,印刷术、诗歌文本、教育三者的普及,推动了诗歌读者的出现。 C.读者通过声音轻重缓急的朗诵,引发情感,把自己的情感融化在诗歌里,并在阅读过程中使自己的情感受到诗歌的美的陶冶。 D.韵律对于诗歌意义重大,是诗歌生命的律动,诗歌如果缺少韵律,就会造成诗歌艺术生命的残缺,诗歌的情感就会随之消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架、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都分给了自己的族人,虽然一些家用器物流散各地,但他都不再索回。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2 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8.苏诗表现了梨花怎样的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