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监测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与预防国际网,即INSPEAR(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he Study and Prevention of Emerg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将不动杆菌中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株,称之为全球性的标志性事件,呼吁进行正确的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的干预 也有学者将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称为革兰阴性杆菌中的MRSA. 761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耐药率(%) 亚胺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他啶 环丙沙星 左氧沙星 头孢吡肟 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ICU各种引流管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达70%,工作人员的手污染率为23%,消毒不完全的呼吸机、吸痰器、监测仪、湿化瓶、透析系统、内镜、医务人员的手成为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 呼吸机及滞留导管等必要的救命仪器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感染机会增多,危险系数加大。 预防传播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感染 Campaign to Preven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12 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 11 隔离患者 9 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 1 接种疫苗 2 拔除导管 6 专家会诊 7 治疗感染,而非污染 3 针对性病原治疗 8 治疗感染,而非寄殖 4 控制抗菌药物应用 5 应用当地资料 10 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 耐药菌愈演愈烈, 感染预防的价值越来越大! WHO关于手卫生的六个指征 接触病人前后 摘除手套后 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到干净的身体部位 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物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后 洗手、洗手,再洗手 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诊断 以临床表现为基础,在标本中找到病原菌为确诊依据 做正确的事:隔离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最好防护 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 必要时使用隔离衣。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面临三大耐药问题 革兰阴性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问题,特别是ESBLs、AmpC酶所致耐药问题 MRSA的继续增加,并出现首先发生在肠球菌而现在发生在葡萄球菌中的耐万古霉素问题 其他细菌的耐药问题,尤其非发酵菌耐药 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卫办医发 〔2008 〕130 号 一、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MRSA、VRE 、ESBLs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二OO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耐药是选择出来的 敏感菌落中存在着自发的突变菌株 药物治疗 Sanders CC, Sanders WE. J Infect Dis 1986;154:792-800 给予抗菌治疗后,因为敏感菌株的相继死亡,突变菌株被选择出来 在治疗过程中耐药成为临床表现 耐药的克隆在过去曾是敏感的菌落中生长 全球细菌耐药面临的难题(一) G+球菌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