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声音与环境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注意:听见了声音说明物体一定发生了振动,但不一定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
2、传播: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 传声。
声速:一般在固体或液体中的声速比在气体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传播形式: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叫做 。 声音特征 响度 定义: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音量。在波形图中用高度表示。
单位:分贝,用符号 表示。
影响因素: 和 。 音调 定义: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细粗。在波形图中用疏密程度表示。
影响因素: 。 音色 定义:声音的品质,即声音是否好听悦耳。在波形图中用波形是否规则区分乐音和噪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声音与环境 人能听见的声音 乐音:指 的声音。
噪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噪音、减少噪声从 、 、 三方面入手。 人听不见的声音 超声:频率高于 的声音。主要应用有 、 、 。
次声:频率低于 的声音。主要应用: 。 基础知识的应用
1、(2010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2.(2010年山东烟台).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2010江苏南京)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4、(2010广东肇庆)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①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5、(2010 年山东菏泽)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音响、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其中,音调由振动的________________来决定。
6.(2010江苏常州)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_______
7、(2010年广州花都区)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________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 _______处减弱噪声。
8.(2010年安徽)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二、有关实验的问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2010·哈尔滨)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推理可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侵犯著作权案谅解书.docx VIP
- 《康复评定技术》课件——第十一章 步态分析技术.ppt VIP
-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6培训.pptx VIP
- 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与咨询中的应用与辅助技术.pptx VIP
-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八年级上):第2讲—声现象(解析版).pdf VIP
- 河南省驻马店市“逐梦计划”环际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一)英语含答案.pdf
- 让是VS不是美德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docx VIP
- 国网甘肃招聘考试真题2025.docx VIP
- 股权投资合作协议.doc VIP
- 从《家谱》看改土归流后土司时期的土著居民家族建构.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