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高职顶岗实习的学生权益保障探析.docVIP

基于高职顶岗实习的学生权益保障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高职顶岗实习的学生权益保障探析.doc

基于高职顶岗实习的学生权益保障探析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每年有大量高职学生涌入企业顶岗实习,但由于学生与实习企业间法律关系定性不明,其中出现了种种纠纷、矛盾,人们对解决矛盾的法律依据和途径也还众说纷纭。本文根据现有法律规定及法理,结合具体案例剖析了实践中顶岗实习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说、非劳动关系说,认为通过健全法律,完善二者之间的合同关系,更有利于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障,进而对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及校企联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顶岗实习 学生权益 法律关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政策,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为此,各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各种协作关系。但由于现行法律对高职学生与顶岗实习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定性不明,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诸如工资待遇、意外伤害等问题,出现了种种纠纷。而且,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顶岗实习相关主体感到非常困惑。   1 问题的提出——高职学生与顶岗实习企业之间是否形成劳动关系?   案例1:朱某是某高职院校的大三学生,进入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双方约定试用一个月,试用期底薪2000元,另加提成;第二个月转正,底薪提高到2500元。一个月后,朱某只领到900元工资,因为该公司拖欠工资,朱某离开了该公司。公司认为朱某属于在校生,在校期间到公司工作,只能作为实习活动,不属于《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劳动者,不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朱某则认为,其在来公司工作时已年满16周岁,达到民事责任年龄,具备民事责任能力,因此,公司应该按照约定向其支付约定工资,不应局限于其学生的身份。   上述问题的存在,给了作者极大的启示,本人认为,高职教育实行“2+1”顶岗实习制度以来,关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纠纷一直存在,但由于对现行政策、法律的解读不全面,社会上对于学生与实习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有不同理解,如劳动关系说、非劳动关系说、雇佣关系说等。为了进一步明确高职学生与顶岗实习企业间的法律关系,本文拟通过剖析上述观点,结合现行政策、法律规定,提出解决顶岗实习纠纷的思路,为保障高职学生顺利顶岗实习提供法理依据。本文探讨的目的也在于此。   2 现行法律关系论之利弊分析   在发生了种种矛盾、纠纷之后,学者们对高职学生与顶岗实习企业间法律关系定位做了大量研究,并充分陈述了其理由,具体有:   2.1 劳动关系说:法律规定与实践操作的矛盾   在高职学生与实习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论中,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双方的法律关系应为劳动关系,其立论的法律依据是2005年5月25日劳社部发[2005]12号发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同时,结合本文开头的案例1,朱某是高职院校大三学生,其完全达到了民事责任年龄,具备民事行为能为和责任能力,因此应当具有劳动者的资格。同时,其在实习企业的工作完全符合上述规定的第(二)项和第(三)项要求,因此,有人认为朱某与该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成立。   此外,这种观点认为,如果能确定高职学生与顶岗实习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则学生在实习期间所受到的伤害可以确定为工伤,因此,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否则,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及法理无法解释以下案例:   案例2:假设年龄均为19岁的A和B在一家企业上班,A属于某高职院校驻该企业的顶岗实习学生,而B则是与该企业签订有《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在一起安全事故中,A和B同时死亡,则如何解决A与B的赔偿问题?   上述案例2中,如果承认A与该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则A和B的赔偿权利人都可以从该企业或(和)政府获得相同的赔(补)偿,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17条关于最低伦理要求“同命同价”的规定是一致的,诚如德莱伊尔说“……对于单个规范的法律有效性,其条件是它是根据一个满足了有用性和伦理辩护标准的宪法而制定的,而且,就其自身来说,它首先表现出最低程度的社会作用,或社会作用的可能性,其次表现出最低程度的伦理辩护,或伦理辩护的可能性。”但如果不承认A与该企业的劳动关系,则A的赔偿权利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学生伤害事故赔偿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