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研究.doc
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与若干年前相比已经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和进步。然而,大多数高校对于公共计算机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早期阶段,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今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该文详细分析了公共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和弊端,探讨并提出了符合目前形势的课程设置新思路和教学改革的新想法,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实践结论表明,新的方法和模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应性,能够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514-02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成熟和丰富的今天,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对计算机运用的熟练程度已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工作团队,甚至是一个公司或者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高效运作和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和接受计算机教育最为系统和全面的受众,理所当然应该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较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我国,大多数的普通高校都设置了公共计算机课程,目的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过去的若干年来,大学计算机公共教育对普及和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和能力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然而,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如今的大学生在进校之前与之前相比,已经具备了一定了计算机使用能力和水平,而且加之计算机技术淘汰快、更新快的行业特点,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与此不符的是,大学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设置陈旧、教育模式和理念滞后、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更新不及时导致了如今的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因此,作为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应该及时的改进或者制订新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模式。该文主要探讨了大学公共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和弊端,分析并提出了符合目前形势的课程设置新思路和教学改革的新想法,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新的方法和模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适应性和扩展性,能够满足新的教学环境需求。 1 现存问题和弊端 1.1 教学体系缺乏层次化 这个问题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以我校为例,每一届的本科生均来自全国各地,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性的差别,直接导致了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全国所有地区的高考科目都是统一的,但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不同于高考科目,对地域的敏感程度很大。比如,来自偏远山区的和来自大城市的学生都会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但是偏远山区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肯定远远不如大城市,甚至有些地域在此方面是零基础。所以,在进入大学之后,不同学生群体之间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表现出相当的差异。 然而,大多数高校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都是统一设置,没有考虑到该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缺乏针对性。这样简单的教学体系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觉得计算机课程的开设缺乏新意,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另一方面,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会觉得跟不上学习进度,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和学习。 1.2教学方式缺乏扩展性 大多数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分为两部分: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沿用了多年。在前几年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计算机设备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但现在已经表现出不太适应当前要求的弊端。 计算机公共课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点就在实践二字上。大多学校普遍采取的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形式上将理论和实践区分开来了,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的学生反映,理论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太多太快,当时还能听明白,但事后就很快忘记了,等到再上实验课自己动手操作的事后,完全相当于重新学习。而有的同学反映,如此简单的内容根本不需要专门的时间讲解,直接操作就可以了。总之,理论课程学习是事倍功半的,缺乏灵活性和扩展性。反而实验环节却显得严重缺乏和不足。近年来,一些学校已经看到了这些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策略。但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并没有从根本上看到问题的实质。以我校为例,前几年只是简单的减少了理论课时,相对增加了实验课时,而在课程的内容分层和形式多样上没有作任何改变。并未从本质上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所以效果仍不明显。 1.3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 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应该是贯穿整个大学学习期间甚至延续到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但当前的现状是,大多数学校只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计算机基础和简单的程序设计课程。一方面,课程门目非常少,另一方面,从时间上看,一年的学习之后再没有设置计算机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因此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很多学生特别是偏文科的学生在此后的大学生活中再次系统学习和运用计算机技能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实际上是让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