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洪雅林场关于公益林经营的报告
洪雅林场关于公益林经营的报告
洪雅县是全国重点生态示范县,洪雅林场的面积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一,其森林经营的好坏对整个洪雅县的生态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洪雅林场是四川省最大的国有林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大小凉山山原的过渡地带,地貌类型众多,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从森林起源上划分,既有天然林,又有人工林;从森林类别上划分,既有公益林,又有商品林,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国营林场。
一、森林分类区划基本情况
洪雅林场林业用地面积林业用地总面积92.6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80.6万亩,占87.0%,商品林面积12万亩,占13.0%。
生态公益林中防护林面积79.2万亩,占98.2%;特用林面积1.4万亩,占1.8%。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1.6万亩,占96.7%;薪炭林面积0.1万亩,占0.8 %;经济林面积0.3万亩,占2.5%。
二、公益林现状
按地类划分,洪雅林场公益林主要是乔木林地,其次是灌木林地、疏林地和竹林。详见下表。
按起源划分,天然公益林面积50331.9hm2,占93.7%;人工公益林面积3400.6hm2,占6.3%。
公益林乔木林林分455330hm2,各龄组面积分别为,幼龄林面积1747.8 hm2,中龄林面积2816.6 hm2,近熟林面积2915.6 hm2,成熟林面积16304.9 hm2,过熟林面积21545.1 hm2。其所占比重参见下图。
公益林组成树种主要有:冷杉、云杉、栎类、栗类、槭树、楠木、桦木、椴树、珙桐、木荷、泡桐、青冈、樟树等。
三、公益林存在的问题
1.公益林的龄组结构严重失调,成过熟林的比重占87%。森林严重老化,生态功能等级低,严重影响其生态功能的发挥。
2.上世纪中叶采伐原始林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现已是中龄林或近熟林,没有经过任何营林措施,其密度过大,林木分化严重,林下几无植被,形成了生态功能低下的单层林。
3.天保工程期间公益林建设营造的数万亩人工公益林,由于资金限制,没有采取应有的营林措施,如果再不抚育,将会形成低效残次林。根据森林分类区划实施细则,林场有5万余亩人工林划为生态公益林,由于采伐限额的限制,无法对其进行营林作业,导致林分密度大,不透光、不透气,林木分化严重,林地卫生状况差,病虫害、鼠害严重,存在很大的森林火灾隐患。
四、公益林的经营
天保工程期间,由天保项目资金支持,对公益林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是管护,主要是防止盗伐天然林木,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附近社区居民的打笋、采药行为,使其有序、科学采摘,做到永续利用。其二是封山育林,主要管理措施是投入资金建立宣传碑、牌,刷写宣传标语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封山育林区域、范围,封育时间,巡山护林等管护措施。其三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2009年洪雅林场被四川省林业厅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选定,以进一步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示范单位,最终实现通过森林认证体系认证,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弥补传统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法的不足。在WWF的支持下,洪雅林场完成了《洪雅林场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与识别》与《洪雅林场可持续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林场的公益全被判定为高保护价值森林。在2010—2011年度,洪雅林场与WWF进一步合作,参照FSC森林认证要求,开展了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功能维持与提高经营试点示范项目。
五、公益林经营建议
公益林是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是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
- 2 -
- 1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