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语言损耗研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语言损耗研综述

国内二语损耗研究综述 摘 要:对语言损耗的研究是语言习得的逆向操作,是应用语言学领域中的一项新的研究分支,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二语损耗研究的发现,以及语言损耗的发展特点,研究中的缺陷,国内语言损耗研究的意义以及从中所得的启示。 关键词:语言损耗;二语损耗;研究特点;研究意义 0 引言 语言磨蚀指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在接受语言教学之后由于经过若干时间,例如数月或数年乃至数十年不使用而产生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和知识丧失或退化的现象(蔡寒松,2004)。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逆向过程和伴随产物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语言磨蚀与语言习得互为逆过程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是对立又统一的,因为语言习得不仅包括学习和获得的一面,也包括丧失,磨蚀的一面。不仅有上升,发展的一面;也有僵化退化的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二语热”,全国上下都在学习第二语言,然而外语学习者结束外语学习后,他们在母语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工作中接触外语的方式和机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用和学习外语的程度大大减少,一段时间后,辛辛苦苦学来的英语就几乎遗忘殆尽。一直以来,外语教学投入大,收效低的现象使许多学者开始投入到语言耗损的研究当中,如语言流损(钟书能,2003)、外语磨蚀(倪传斌,2007)、语言损耗(杨连瑞、潘克菊2007, 杨连瑞、廖玲玲,2011;李旭奎、任慧钦,2011) 和语言耗损(蔡寒松、周榕,2004)等。 1 语言损耗的定义 在英语文献中,“language attrition”这个术语被翻译成“语言磨蚀”,还可以替换为语言流失、语言衰退等等,有时候还翻译成语言损耗。有学者认为语言耗损指的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在接受语言教学之后,由于经过若干时间(例如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不使用而产生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和知识丧失或退化的现象。也可指操母语者生活在第二语言环境中而产生的母语技能退化和丧失的现象。还有研究者认为,“语言磨蚀”指的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 Language attrition 被国内学者译为语言流损(钟书能,2003)、外语磨蚀(倪传斌,2007)、语言损耗(杨连瑞、潘克菊2007, 杨连瑞、廖玲玲,2011;李旭奎、任慧钦,2011) 和语言耗损(蔡寒松、周榕,2004)。钟书能的语言流损用的是Olshtain(1989)的概念,指个人或语言社团( speech community)的任何语言或语言某一方面的流损。倪传斌的外语磨蚀用的是Kopke,B(2004)的概念:“所谓”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简称‘语蚀’),即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倪传斌,2006,2007)李旭奎、任慧钦的语言损耗用的是Van Els 的概念:“语言损耗(language attrition) 指的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在接受语言教学之后由于经过若干时间不使用而产生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和知识丧失或退化的现象。”(李旭奎、任慧钦,2011)。 2 国内对于第二语言损耗的研究 国内语蚀研究甚是冷清。直到本世纪初,才有学者(钟书能,2003;蔡寒松,2004;)开始关注这一现象,而且大多论著只是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归纳与描述,由于归纳角度和描述侧重点的局限性,文献也未能展现语蚀研究全貌。近年来,国内也有学者根据国内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了一些相关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国际语蚀研究的一些理论假设,同时为国内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尽管如此,国内学者对语蚀现象还不够重视,大规模系统的研究尚未展开. 国内对于语言损耗研究是随着发现语言损耗对外语学习重要性认识而开始的,国内外语研究者开始关注对语言耗损方面的研究,如倪传斌(2007)《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的研究;钟书能(2003)《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等。但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而且基本上仅限于从记忆或遗忘和僵化等方面探讨和研究语言损耗的问题,多方面的研究尚未起步,而且大部分研究只是对国外的研究成果作简单的评述和概括,还没有对此问题进行实证性的探讨。1980 年至今的30 年间,第二语言损耗的研究兴趣主要在习得与遗忘的关系、耗损与二语或者外语输入的关系、母语同外语之间的干扰对耗损的影响等(蔡寒,松周榕,2004)。也可分为对第二语言损耗本体的研究和对第二语言损耗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语言损耗研究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领域, 仅有少数学者进行了一些综述研究(钟书能, 2003; 李萍、郑树棠, 2004; 蔡寒松、周榕, 2004; 倪传彬、严俊荣,

文档评论(0)

xpb3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