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九年级语上册第四单元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题九年级语上册第四单元题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资料题 第13课 事构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根深蒂dì固 汲jí取 孜孜zī不倦 压榨zhà 锲qiè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 (1)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4)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5)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6)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2) 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创意 (3)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 (4) 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素材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①基础知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萃》。 ②重难点字:汲取 压榨 锲而不舍 不言而喻 持之以恒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③重点句段:1.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这句话揭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方式的危害性: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2.不过,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这里是两个设问句,单独成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④中心思想:本文针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进行了质疑,指出“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并鼓励人们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zhào 嘹liào望 彷徨páng huáng 2、解释下列词语。 (1)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3)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4)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国的物理学家。 2、“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第15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怡yí情 狡黠xiá 诘jié难 睾gāo 吹毛求疵cī 要诀jué 2、解释下列词语。 (1)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5)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不求甚解 (2) 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贯通 (3) 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有益 (4)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咬文嚼字 (5)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因小失大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谈读书》的作者是培根,英国的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 ,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3、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4、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5、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6、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8、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基础知识:本文作者鲁迅。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②重难点字: 省xǐng悟 玄xuán虚 搽chá 诓kuāng骗 ③重点句段: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这句话强调说明了“求神拜佛”这种做法对国家有害无益、于事无补,只会长久地麻醉着自己的神经,永远不会觉醒。深刻地讽刺了散播谣言的反抗日分子。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国人”指广大的中国人民。“然而”一词表转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直接反驳转向正面立论,提出论点。 ④中心思想:这篇驳论文针对当时有些人散步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地批驳,鼓舞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展现了作者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一、积累与运用(2

文档评论(0)

xpb3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