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之探索.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阅读教学之探索.doc

语文阅读教学之探索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认识、研究和掌握这个事物。只要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 【关键词】阅读兴趣灵活运用感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97—02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阅读伴随人的终身,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品位,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生正处于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如何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再创造”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巧妙地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为一体,把学生愉快地带进教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实现“再创造的心理过程”,达到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的目的。然而,对一个初中生来说,他不可能有很多直接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而阅读就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华,然后化为自己的营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况且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因素又是复杂的。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更有效的方法进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笔者设想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 1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认识、研究和掌握这个事物。只要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努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引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提问:“最严厉的‘三味书屋’有值得歌颂的吗?”大多学生表示不值得,理由是“三味书屋”是封建教育制度的象征,不值得歌颂,应该批判。这时,我就让学生阅读从“第二次行礼时”到“博学的人”这段文字并思考:这段话是褒还是贬?有的学生马上醒悟这段是赞扬先生的。于是,我又因势诱导:“先生是封建制度的宣传者,但是他在执教中有值得赞扬的一面,例如‘有戒尺不常用’,就表现了他的进步与开明,可以赞扬。”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通过阅读,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于分析事物两重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 灵活运用:泛读一精读一研读 语文阅读的认识过程应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它应始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而发展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因而,对于教师,应要求学生从“泛读”到“精读”再到“研读”。 语文阅读的感性认识阶段,就是要学生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即文章写了些什么。这就要求学生们进行“泛读”。而要做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就必须“精读”,即明白文章这样写的好处何在,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思想、结构框架、思路线索等问题的目的。因此,“精读”有别于“泛读”,它是在“泛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分析和比较。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是要求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运用掌握知识的目的,亦即学会“知识的迁移”。与此相适应的则是“研读”的阅读方法。 3 插上想象的翅膀 我们知道,文学家以文字进行艺术创作。这种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从作用于感官角度来讲,表面上没有绘画的直观性和音乐的直感性,但它内在隐含着由线条与色彩所带来的绘画的有形性和由节奏与旋律所带来的音乐的有声性。 在中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想象式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立足于“想象”一词。作为“想象”一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在这里我们称之为“再造性想象”。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再造性想象”是在“想”的基础上产生图画。不过,“再造性想象”所产生的画面是客观地把语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画面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创造性想象”则是在“再造性想象”的基础上,结合读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个性情趣、文学修养等经过主观加工而创造出的新图画。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或摇头晃脑、或念念词、或凝神遐思、或神游四海,心鹜八极的吟咏状态,进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细嚼慢咽地品味原始文本,才能更好地品出其景其情、其意其感。在此,笔者结合马志远的《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