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13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

K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13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K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13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K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K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7.K1[2013·安徽卷] 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本题以文字史料切入考查学生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主要取决于”。从1950年到1957年,在短时间内人们的思想不可能出现重大转变,因此A错误。B项表述虽正确,但不是主要的原因。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刚刚建立,故C项表述错误。D项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保障,故选D。K1[2013·大纲全国卷]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人口急剧膨胀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解析] 本题以20世纪60年代沿海人口内迁切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的同时,美国又在中国东南沿海发动攻势。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从1964年开始,国家开始调整工业布局,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史称“大三线”建设,故答案选A项。B、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发生于1958年。[2013·江苏卷]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解析] 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不仅发生于农业领域,也发生于钢铁生产等重工业领域,故排除①;由题干中的信息“‘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可知②的表述符合题意;由题干中的信息“‘高产卫星’一词……1958年有85篇”可知③的表述符合题1960年……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可知④的表述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B项。[2013·重庆卷]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年经济统计资料 部分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解析] 本题以表格切入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57—1960年我国工业产值,尤其重工业产值高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0年在“左”倾思想指导下,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故A项符合题意。我国的改革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故C项错误。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1962年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故D项排除。[2013·山东卷]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解析] 本题以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出现的某一新生事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的突破点在于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A、B、C三项均与这一关键信息描述的特征不符,故选D项。,M2,K1[2013·福建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摘自《列宁全集》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

文档评论(0)

rzz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