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过去,想想来----名师语文教学的思考.doc

看看过去,想想来----名师语文教学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看看过去,想想来----名师语文教学的思考

看看过去,想想未来   一、 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   1、“教学的基本流程”:出示课题、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课文分几段?概括段落大意。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通过什么、什么……表现了……表达了什么……),本文有什么写作特点?   2、教师的角色   ⑴教师是教参的传声筒。   ⑵教师是教参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案例1:雪花了之后是什么?   案例2:秋天到了,叶子……?   案例3:狼和小羊的故事   案例4:小麻雀遇到猎狗攻击……   ⑶教师是圈套的制造者将学生引入圈套的实施者   案例1:有位教师上《乡愁》,教师设计了一个提问的导语,目的是让学生说出课题来。于是她叫起一个学生,启发道:“如果有个人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时间一长,他开始想念自己的亲人,这叫作什么?” 学生回答道:“多情。”   “可能是我问的不对,也可能是你理解的有误,好,我换个角度再问:这个人呆在外乡的时间相当长,长夜里他只要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这叫做什么?” 教师又问道。   “月是故乡明。”学生很干脆地答道。   “不该这样回答。”教师有点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回答的语气显然不太自信了。他抬头一看,教师已是满脸阴云,连忙换了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我只要求你用两个字回答。而且不能带月字.”教师继续启发道。   “深情。”学生怯生生的回答。   好在此时下面有学生接口“叫做乡愁”,老师才如释重负。   课后这位教师抱怨道:“在别的班试教时,导入根本不成问题,没想到这位学生根本不配和!我已多方引导,可他就是启而不发,差一点连教学计划都不能完成。”我问他为什么不换掉这个开头?他说,这可不行,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否则这堂课既不完整也不顺畅了。   这位教师以为把学生看作了主体,是在进行启发式教育,但当学生的回答不能满足教师预设的答案时,教师不是给予有效地点拨,而是不断牵引学生猜答案;其次,学生的回答虽然不符合教师要求,但并非一无是处,特别是答话反映出来的机智,文化底蕴,更令人称道,可惜教师没有给予应有的鼓励。最后教师在评教中也缺乏反思精神没有从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寻找问题,反而将责任推给了学生。(教师为中心)   案例2:有位教师教人教版高一必修《凤蝶外传》,设计了一个开头:一只毛毛虫要过河…… 学生提供了答案:依附木棒渡河、被风吹过去、冬天从冰上爬过去、雇大船过去、游过去、用树叶做船过去、和鸭子合作背过去。最后一个:化蝶飞过去。   ⑷教师是滔滔不绝的讲解者条分缕析的分析家 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不讲不放心,不舒服   案例1:校长搬掉讲桌   案例2:校长直接呼出   讲深、讲透,析细、析微。分析的支离破碎 “目前的语文教学过于支离破碎,太机械……教师仿佛高明的外科医生,娴熟的给学生解剖标本,告之此之谓心,彼谓之肺,此谓之肝,彼谓之肾,然而心肺肝肾等器官机械之和等于拥有激情、思想和个性的生命活体吗?课堂教学亦复如是,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语法、修辞、逻辑,此知识点如何,彼知识点如何,如此等等,难道他们的机械之和等于和谐浑然的美文本身吗?等于充满了内在韵律、滋味和气势的审美境界吗?”(美女肢解后怎样?)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这就好比吃饭,整整十几年,可怜我们的孩子天天在分析,研究如何吃饭,分析研究饭里有什么营养成分,可就是没有真正扒几口!无怪乎到头来,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偶尔有个稍稍健壮的,也是得意于课外自己吃的,十几年中,浪费在肤浅的、架空的、重复的、自说自话的分析和研究中的时间,实在太多太多了!”   武汉六中特级教师洪振涛说:“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那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学习语言决不是从研究语言开始,都是从感受语言开始。每一个人,当他呀呀学语时,就是从语言实践中去形成语言能力的,都必然经历听取语言、领悟语言、记住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3、套在语文教师头上的的三个紧箍咒:政治泛化、道德强渗、科学阉割   ①政治泛化:   案例1:《我的叔叔于勒》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案例2:《红楼梦》封建王朝的腐朽与没落   案例3:《雷雨》资本家的冷酷无情   案例4:《梦游天姥吟留别》反应作者政治上的不得志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消极遁世的思想。(1、满腔抱负蒙受莫大挫折后,借神奇山水引发的喜悦来超越悲郁的自我。2、是李白豪放、傲岸不屈人格的自然流露3、是摆脱世间名缰利锁,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   案例5:《项链》小资产阶级的浮华与虚伪   案例6:《水浒传》反对封建

文档评论(0)

pij541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