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韵学训诂学.doc
音韵学及训诂学基础
一、音韵学基础
(一)什么是音韵学
1、音韵学
定义 汉语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系统及古今音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音韵学和语音学的区别 二者都是研究语音的,但又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不同: 语音学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适用于各个民族的语言。 音韵学则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而且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汉字读音及其变化的,只适用于汉语。
2、音韵学包括的内容 汉语语音演变史的分期:一、上古音(先秦两汉);二、中古音(魏晋至唐宋);三、近古音(元明清);四、现代音。
古音学 以先秦两汉诗歌韵文而且是以诗经用韵味主要依据,并结合形声字来
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②今音学 以《切韵》、《广韵》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
③等韵学 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研究汉语语音结构的学科。
④北音学 以元《中原音韵》等韵书为研究材料,研究近代语音的学科。
(二)音韵学的基础知识
1、声母及其相关概念 ①声母 一个音节中居于前面的辅音因素。声母音韵学中叫做声、声纽、声类等。 ②字母:指称声母的代表字就是字母。 ③守温三十字母,三十六字母 相传唐末释守温参照梵文字母,根据汉语的实际语音发明了三十字母。后来到了宋代又将三十字母增加为三十六字母: 唇音——(重唇音)帮、滂、並、明、(轻唇音)非、敷、奉、微, 舌音——(舌头音)端、透、定、泥、(舌上音)知、彻、澄、娘, 牙音——见、溪、群、疑, 齿音——(齿头音)精、清、从、心、邪、(正齿音)照、穿、床、审、禅, 喉音——影、晓、匣、喻, 半舌音——来 半齿音——日
2、韵母及其相关知识
韵母 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音素。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
韵 是指从韵头算起的部分,不包括韵头。
③韵书 分韵编排的字典,供写作韵文的人检索韵字使用的。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
李登的《声类》,已失传;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陆法言的《切韵》,现存残卷;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宋陈彭年的《广韵》。
3、声调
声调 又称字调,主要是指字音音高的高低升降变化。
中古声调 分为四类:平、上、去、入。严格地说,入声主要特点不在于音高变
化,它与其他三调的不同是韵尾为塞音:/p/、/t/、/k/,这些韵尾使发音的气流在口腔的唇、舌尖、舌根等处被截断,声音戛然而止,不能延长,从而形成很有特色的另一类音。
4、反切 ①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②反切的基本原理是:前一个字(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后一个字(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 例:公古红切 黄胡光切 香许良切 孔康董切 村此尊切 条徒聊切 ③反切用的是古音,如果用现代音去拼读中古反切,很多无法顺利切出字音。要想准确拼读中古反切,势必要学习从中古音到现代音的语音演变历史,掌握变化的规律。
例:精子盈切。
(三)关于上古声母、韵母的研究成果
1、上古声母的研究成果 ①上古三十二声母 上古声母,指两汉以前的声母系统。其代表是《诗经》音。掌握了中古声母,以中古36个声母往上推求出上古音的32个声母 ②有关上古声母研究的几个发现: 古无轻唇音。清代钱大昕提出,上古时轻唇音非、敷、奉、微,归在帮、滂、並、明,没有分化出来。“旁”从“方”声,“匍”从“甫”声,“枹”又作“桴”,“父”古读如“爸”,轻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分别读帮、滂、並、明。 古无舌上音。钱大昕提出,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三母,他们后来才从舌头音端、透、定分化出来。“直”古读如“特”,《说文》“沖”读如“动”,古音“竹”如“笃”……舌上音在上古读端、透、定的。 娘日归泥。近代人章太炎提出“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上古没有舌上音 “娘”以及半齿音“日”,他们后来才从泥母分化出来。“不义不昵”,《说文》引作“不义不(黍日)”。 喻三归匣,喻四归定。曾运乾提出,中古喻母三等是从上古的匣母分化出来的,喻母四定在上古应该属于定母。
2、古韵三十部
①韵部 指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同一个韵部。
②古韵 清代以来,研究音韵的学者们就按照《诗经》用韵的实际情况概括出《诗经》时代的韵部来,叫做“古韵”,他们所谓“古韵”指的就是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 从顾炎武开始把古韵分为十部,到段玉裁分为十七部,江有诰分为二十一部,黄侃分为二十八部,王力分为三十部。每一部举一个代表字作为韵目。 阴声韵,指无韵尾或以元音[-u][-i]收尾的韵。 阳声韵,指以鼻音[-m][-n][- ]收尾的韵。 入声韵,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韵。
3、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自学)
双声,指的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叠韵,指的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古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