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阅卷反馈概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反馈与思考 样卷(一类文上69分) 真理之路 苏格拉底坦言:“追求真理是人人拥有的权力”。是历朝历代能人志士的漫漫求索,开拓了那通向真理的大道。然而大道一旦筑城,便是永恒不变的吗?不,每个人都应认识到,新的道路就在自己脚下。 我们常常更愿意追随人群,安心地踩在已知的大路上。古斯塔夫在《乌合之众》中分析道,大众没有辨识能力,因而也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观点轻而易举地得到普遍赞同,仅仅是因为大部分人感到,他们不可能依据自己的头脑,形成独特的看法。 人都是贪恋安逸的动物。我们宁愿抛弃自我的灵光,以空荡荡的身躯随波逐流,是因为我们相信既定的道路十足安全。同时,我们也在惧怕,惧怕自己不小心踏入了那未知的、前途未卜的道路,使得自己与众人失联,独自坠入深渊。于是,我们给自己的思维设了限制,不敢越雷池一步,殊不知自我的极权已然将探求真理的机遇扼杀在了摇篮。 尼采言:“我们要抵制把未知贬为邪恶的诱惑”。人们并不知善与恶、荣耀与鄙陋、真理与谬误,皆是一株植物的果实与根。它们不需要同时出现,但正面事物于此是反面事物努力培育出的结果——人们不知,他们惧怕走错路,甚至将未知之路一概视为危险,这便斩断了本可以培育出美丽新真理的植物根茎。 真理并非永恒,那些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却常常延绵千年不变——这事可怕的。一条道路走上数千万次难免会破损不堪,然而谁都不愿成为第一个开辟新路的人。这便使整个社会成了一所旧式学堂,人们在其中学习上一辈的经验,学成后管教下一代,永续轮回,恒久不变。这样的社会不断将人生命的潜力榨干,生产出一批又一批模式化的脑袋,而这些脑袋只知追随,无法诞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新思潮。 这么一来,像是“思考”、“探索”这类动词皆可抛去。人们像是机械收缩伸展的海绵,在陈旧的道路上蠕动着,却除了咸腥的海水什么也吐不出来。历史甚至会退回大爆炸时期,因为人类已然没有前进的希望。 船看似在航行,实则是为了找寻港口。我们每个个体于人生的无边陆地上行走,不应不明白目的何在。我们始终在探寻着通向真理的道路。无论世息万变、众说纷纭,我们要坚定自己的脚下的步伐,我们要坚定,真理的路不止一条。 * 一、文题回顾 【2015福建高考作文真题】 ①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②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③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的三句话,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必修4·表达交流 “善于思辨 学会辩证分析” 二、热点反馈 1、对材料中的“路”可以实写,但最终难免要写虚的“路”。 2、重论述、重思维,敢于逆向思考、批判质疑材料,有个性化思考的文章容易出彩、得高分。 3、写“选择”话题有可能偏,但也有可能是佳作。 4、对三段论的“例证法”(A\B\C)的作文不能排斥,虽缺乏递进性,但写得好也可打50——60分,但不宜超过60分。 5、记叙文一律作为问题卷提交,由专家组评阅(以前是凡是以论文或是记叙文以外的文体的作文为问题卷) 三、热点反馈 6、议论文写作的习气: ①、名人名言的运用 ②、“诚如是”、“诚然”、“然而”……关联词的运用 7、对素材的运用不一定要多,一二个事例论述得好也是佳作。 8、抄袭本次考试阅读部分试题内容的文章,视其篇幅与程度区别对待。(阅卷前先发考卷预防全文抄袭) 9、论点(关键词):勇气、勇敢、勇往直前,尝试、探索,挑战、突破,创新… … 依然不少人写反省、挫折、选择、坚持;换个角度、心态、变通… … 四、得分情况 作文平均分不除零98.12分,除零99.97 分。65分以上21篇,60分以上的300多篇。 99.97 98.12 平均 46.89 46.3 20(作文) 9.46 9.41 乙 8.09 7.15 甲 2.74 2.7 19 9.16 9.01 15-18 5.09 5.0 9-11 6.98 6.88 7—8 3.02 2.9 6 4.28 4.19 5 13.03 12.86 1-4 除零 不除零 题号 每小题得分情况 五、评卷指导意见之关于题意 (一)三则材料都围绕着“路”之情境,阐述“走”之行为。“路”具有极多引申义和比喻义,可以是人生之路,文化、生命、情感、文明、国家、城市、时代、使命、学业、行业、创业、制度、审美……只要考生引申、比喻得恰当,提出由材料生发出的“走何种路”、“为何走路”、“如何走路”等等的理解和感悟,就不应该限制。 五、评卷指导意见之关于题意 (二)对着三则材料关系的处理,是灵活多样。作文中,三则材料全部采用,是允许的,重点采用某则材料,也是允许的。材料对“路”的三种判断和理解,能从其中的某种判断获得启迪,有所感悟,就此展开议论或记叙,都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