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利水渗湿药2精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茯 苓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cm。 由于药用部位的不同而有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和伏神之别。 茯苓皮:为茯苓外皮,呈棕褐色,利水作用强。 赤茯苓:剥去皮之后的淡红色茯苓块,清热利湿作用强。 白茯苓:剥去赤茯苓后的内层白色茯苓块,健脾利水作用强。 伏 神:茯苓块中间有细松根穿过的称伏神,又称抱木神.以宁心安神为主。 炮制:生用。 别名:云茯、云茯苓、伏兔。 饮片:(1)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2)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或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或淡红色。嚼之粘牙。 茯苓 茯苓 茯苓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应用】 1.利水渗湿:用于水肿。本品药性平和,既祛邪又可扶正,补而不峻,利而不猛,可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1 寒湿水肿,小便不利。配伍桂枝、白术、猪苓、泽泻等,如:五苓散。 2 湿热水肿,小便不利。配伍猪苓,泽泻等等,如:猪苓汤。 3 脾肾阳虚之水肿。配伍附子等,如:真武汤。 2.健脾:脾虚证。 1 脾虚食少,倦怠乏力。配伍人参,白术,甘草等,如:四君子汤。 2 脾虚湿泻。山药,白术等,如:参苓白术散。 3 脾虚停饮。桂枝,白术,甘草等,如:苓桂术甘汤。 3.安神: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配伍人参,酸枣仁,当归等,如:归脾汤。配伍 菖蒲,远志等,如:安神定志丸。 【用量用法】 煎服,10~15g。 【化学成分】 茯苓菌核主要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an)占干重93%,乙酰茯苓酸(pachymicacid),茯苓酸(Tumulosic acid)。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促进钠、钾、氯的排出。 2.镇静作用: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降低胃液分泌及游离酸的含量;抗溃疡作用;降低谷丙转氨酶,防止肝细胞坏死。 4.抗肿瘤作用。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有促进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作用。 【临床报道】 1.治疗斑秃:茯苓烘干研细末,每服6克,每日2次,或于睡前服10克。并同时外用酊剂(补骨脂25克,旱莲草25克,20ml75%酒精浸泡)1日数次涂患处,治疗8例,均在2个月内治愈,未出现副作用。 2.治疗婴幼儿腹泻:茯苓细粉0.5~1克,日服3次,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8例,结果:治愈79例,好转8例,无效6例. ☆ 猪 苓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桦树、枫树、柳树等树的树根上。 炮制:生用。 别名:朱苓。 饮片:呈不规则的块状、条状、类圆形或扁块状,长5~25cm、直径2~6cm。表面皱缩或有瘤状突起,灰黑色或棕黑色。质致密而体轻,能浮于水面。断面细腻,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以个大、外皮黑褐色、光亮、肉色粉白、质较重者为佳。 猪苓 猪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 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等症。 本品的特点是但利无补,其利水作用较茯苓强。 【用量用法】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无水湿者忌用。 【化学成分】 猪苓菌核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α-羟基-二十四碳酸(α-hydroxytetracosanoic acid)猪苓多糖(Gu)生物素(biotin)。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健康人试服猪苓煎8克 4次 ,6小时尿量与尿中氯化物分别增加62%与54.4%,利尿强度比咖啡因、木通、或茯苓强。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了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 2.抗肿瘤作用:猪苓多糖有抗肿瘤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猪苓与茯苓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共同点:茯苓与猪苓均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不同点: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又能健脾安神,为治脾虚诸证及心悸失眠所常用;猪苓性主渗泄,功专利水,其利水作用强于茯苓,以水湿留滞为宜。若治疗脾虚湿盛之水肿,茯苓与猪苓常相须为用,以利水而不伤正气 ☆ 泽 泻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生于沼泽边缘,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炮制:生用或盐水炒用。 别名:建泽泻。 饮片:药材呈球形,椭圆形或滦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浅黄白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众多的细小突起的须根痕。质坚实。饮片切成块状,断面浅黄白色,细腻有粉性,有众多的细孔,气微,味甘,微苦。以质坚、色黄白、粉性足、干者为佳。 泽泻 泽泻 泽泻 【性味归经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