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与吐蕃和亲的历史意义.doc
唐与吐蕃和亲的历史意义 【摘要】本文探索唐朝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金城公主远嫁尺带丹珠两次和亲的历史意义:和亲,作为一项民族怀柔政策,对唐与吐蕃双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军事上,求得了边境一定的和平时期,人民能够休养生息;第二,在政治上,调整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关系,为唐王朝、吐蕃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在经济文化生活方面促进了两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交流。 【关键词】唐蕃和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意义 贞观八年(625)年始,吐蕃提出与唐和亲。起初唐朝不允,吐蕃出兵威胁,但在与唐朝的作战中铩羽而归,而后更坚定地向唐求婚。唐太宗也认识到吐蕃实力强大,认为有必要以和亲来安抚吐蕃,以求得边境的和平,始开唐与吐蕃和亲的先河。唐与吐蕃分别于641年和710年进行了两次和亲,拉近了唐与吐蕃的关系,两位公主通过她们自身的努力、奉献结成了血浓于水的汉藏两族友谊桥梁,为唐、吐蕃的边境安宁、国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汉藏关系史上的丰碑。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唐蕃和亲的历史意义。 一、军事方面的影响 和亲可以消除双方的对立状态,使边境安宁。正如《旧唐书》中所载“思偃兵甲,遂通姻好,数十年间,一方清净。”“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则边土宁晏,兵役服息。遂割深慈……”[1] 但是,和亲的效果也许并不完美。从文成公主入藏到松赞干布去世的十年间,吐蕃与唐没有发生冲突,虽然这与和亲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唐国力蒸蒸日上,而吐蕃正处于发展阶段,实力不足与唐朝相抗衡。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去世,由大相禄东赞摄政,向吐谷浑扩张,并在大非川大败唐军,此时,文成公主仍然在世。到了金城公主入藏(710)时,唐朝刚刚经历武则天临朝,政局不稳,周边的契丹、突厥、奚等皆起兵反唐,吐蕃实力强盛。在金城公主入藏后,吐蕃连年犯边,在“开元二年秋,吐蕃大将?达焉、乞力徐等率众十余万寇临洮军,又进寇兰、渭等州,掠监牧羊马而去”“吐蕃既自恃兵强,每通表疏,求敌国之礼,言词悖慢”[2]、开元四年(716)吐蕃围攻松州、开元十五年(727)吐蕃攻入大斗谷随后移攻甘州,期间大小战争不断,直至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蕃会盟,战争才暂时停止。虽然金城公主进行了多次调停活动,促成了两次会盟,但收效甚微。由此可见,国力强大才是和平的坚实后盾,而和亲,只是为休养生息、谋取更大的利益提供了一个借口。只有国力强大,才能真正达成安边保境的目的。 二、政治方面的影响 唐蕃双方通过和亲,各自收获了政治利益。对于吐蕃来说,唐朝属于“礼仪之邦”“天朝上国”,与唐朝和亲,可以借唐朝的声势来巩固吐蕃赞普的地位。同时,可以为吐蕃谋取在与吐谷浑、突厥较量中唐朝的中立立场,利于其进一步扩张领土。第二次和亲,吐蕃刚刚经历了论钦陵兄弟的内讧,内忧外患,金城公主远嫁吐蕃,修复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桥梁,调整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关系,为赤松德赞积蓄力量将吐蕃推向全盛时期争取了宝贵时间。 唐王朝通过和亲,既可以与吐蕃结成联盟牵制吐谷浑、突厥,减轻自身的军事压力,又可以博得“天朝大国”的政治声望,满足统治者的虚荣心。 和亲,进一步发展了唐与吐蕃的关系。唐与吐蕃建立起了甥舅关系,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地位,而吐蕃也获得了和平发展的宝贵外部环境。在史书中有多处关于甥舅关系的记载,如唐蕃盟文中说唐与吐蕃“……安危同体,甥舅之国,将二百年。”吐蕃赞普给唐玄宗上表中称“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3]由此可见,和亲拉近了唐与吐蕃人民之间的关系,在维系汉藏两族友好交往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在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影响 公主出嫁,君王按例要赏赐大量财宝作为嫁妆。“……诸种府库财帛藏,众多宝藏虽难舍,仍以赏赐我娇女。告身文书金玉制,经史典籍三百六,还有种种金玉饰,以此赏赐我娇女。诸种食物烹调法,与及饮料配制方,玉片鞍翼黄金鞍,以此赏赐我娇女…工巧技艺制造术,高超能令人称羡,如此工艺六十法,以此赏赐我娇女。四百又四医药方……一世温暖锦绫罗……”[4]从上述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文成公主的嫁妆中除了金银珠宝,还包括了经史典籍、食物配方、手工艺者、医药处方、种子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吐蕃对于唐王朝物质上的向往。此外,文成公主带来的技师还为藏民安置水磨,教会藏族妇女纺织、刺绣,并教授百姓汉族先进的耕作方法,使吐蕃的家庭手工业、农业得以快速发展。吐蕃参照她所带来的天文历法书籍,修改藏历,使其更适合农业生产。及至金城公主入藏时,带去了“锦缯别数万,杂伎诸工悉从”[5],进一步丰富了吐蕃的经济文化生活。除了嫁妆外,和亲对于唐蕃双方经济交流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推动官方的“通贡”以及民间的“互市”。 “通贡”是指民族间官方的经济贸易。双方通过这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