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

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 【作者小传】 ?雷建生,男,1938年10月生,湖南省石门县人。大学本科文化,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住石门一中常务副校长,石门县中学语文教研会理事长,湖南省作文教研中心研究员,省中学作文教材编写组成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研论文40多篇,主编或参与编写教学专著5部,两次荣获全国作文教学“园丁奖”。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多件。1962年所写新诗《山上人家》获省青年文学创作二等奖,《咏壶瓶山》(七律)被选刻于中国常德诗墙。 一、石门夹山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茶禅一味” 一 石门夹山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茶禅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石门夹山,位于古称“神仙窟宅”的澧阳平原,山接武陵,泉通洞庭,水土沃饶,人文早蔚,是湖湘文化重要中心地。与郭沫若一道留学日本的石门籍学者申悦庐教授,曾撰文把夹山历史文化分为3个重要时期:一为唐代善会大师开山讲法时期;一为两宋圆悟碧岩评唱时期;一为明季清初李自成禅隐时期。更加难得的是每个时期都为华夏文明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历史遗产,弥足珍贵。特别是夹山作为中国和东亚“茶禅一味”最早的发祥之地,其历史地位更不容忽视。 夹山风景优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的生长。夹山特产牛抵茶,远在宋代即被列为贡品。申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先生在所著《中华茶人手册》“中国茶叶之精华”一章中,对历代贡茶曾具表详列。由唐到清,主要贡茶17种,石门夹山牛抵茶即在其中,而且与四川“蒙顶云雾”、福建“武夷茶”等并列8大名茶,早在宋以前即钦定为贡茶。陈宗慰主编的《中国茶经》介绍更为详细,明确指出:牛抵茶早在宋代己被列为贡品。元、明以来,每年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员到牛抵茶产地监督采制,制后全部运至京城。 好茶还需好水泡。作为夹山3大名胜之一的碧岩泉,是泡茶难得的优质泉水,“香茗佳泉”,相得益彰。碧岩泉甘甜清冽,历干秋万代,到现在依然喷珠吐玉,令人叹为观止。 夹山古寺,远追唐宋。置身于夹山好山好水好茶之中的佛门僧侣,得天独厚,于阵阵佛乐声中,歆享袅袅茶香,修心养性,品友敬客,普施甘霖……就在夹山雅静、清寂的禅堂里,实现了茶与禅的结合,形成了茶禅一味的宗教哲学理念和人文美学精神。 二 夹山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茶禅一味” 夹山寺为楚南名刹,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文物,远在魏晋时就有庙宇建筑。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曾先后下诏敕建,故有“三朝御修”之盛名。全盛时期,有正殿九迸,占地百亩以上,故有“骑马关山门”之说。 夹山作为源远流长的佛教圣地,文史资料及历代州县志上均有记载,寺院现存碑铭颇丰,也是重要的佐证。 游夹山、览古寺、品禅茶,已成为历代僧人、文人的雅事,如唐朝著名诗人李群玉《夹山寺上方》诗云:“满院泉声山殿凉,疏帘微雨野松香。”五代人周朴认为这里是终隐的住处:“为报五湖云外客,何妨到此老林泉。” 《天门灵泉院》 。吟咏夹山参禅品茗之作就更多了。如明·水之文诗:“陇麦正堪作饭,溪泉尽可烹茶。一点禅心自定,世间俗事天涯。”这些弥漫着禅机茶香的诗旬,表现了夹山作为茶禅源头的神姿天韵。 而作为夹山茶禅文化的杰出代表者,则应首推唐之善会与宋之圆悟两位大师。 善会 805一881 人称“夹山和尚”,俗姓廖,广东砚亭人。 《中国禅宗通史》 杜继文、魏道儒 中,将善会称为“夹山的弄潮人”。善会于咸通八年 871 定居夹山,聚二百众,自成一个农禅基地。“有眼不窥天子乐,目前且取老僧歌。”他于夹山首倡茶禅境味之说。日本当代禅学专家秋月龙氓在其名著《禅海珍言》中,以“茶禅一味”为题介绍了这样一则公案:“夹山和尚喝完一碗茶后,又自斟了一碗递给侍僧。侍僧正欲接碗,和尚陡问:‘这一碗是什么?’侍僧一时语塞。”秋月认为这便是“茶禅一味”最初的史迹。 的确,夹山和尚“这一碗是什么”一问,问得天真,问得奇兀,谁都答得出,谁也说不清,引得历代茶人禅者,文人学士,咀嚼寻味,冥思探求,作出了许许多多妙义无尽永远也答不完的答案。而他自已“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偶联,则为这一间交出了最早、最美、最充实也是最典型的第一卷。 《祖堂集》卷七载:夹山和尚自号“佛日”,人问:“日在什么处?”对日:“日在夹山顶上。”……问:“如何是夹山境地?”对日:“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这便是干古流传的“夹山境”名偈。这里指的“夹山境”当然不是单言夹山的自然环境,主要还是指夹山的禅境、茶境、 “茶禅一味”之境。湖南师大蔡镇楚教授在所撰《茶禅论》一文中说:夹山和尚因茶悟道,得夹山境地者,于禅宗机缘,启迪尤深。唐五代禅宗中的 “夹山境地”,是最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茶禅机缘,茶禅境界。 善会大师的“夹山境”,表述了夹山“茶禅”境界,为“茶禅一味”说奠定了基础。而明确提出“茶禅一味”,并从理念上发扬光大的则是两宋时期的圆悟克勤。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