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的中国试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克菲勒的中国试验.doc

洛克菲勒的中国试验   一份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痴迷,带来一场以中国为基地的伟大社会试验,催生了一间著名的医学院,谱写了一部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土地上可堪载入史册的慈善大剧   1921年,任教于北京大学的胡适在日记中提到自己参加的一次典礼活动:“是日典礼极严肃,着学位制服参加列队者,约有一百余人,自有北京以来,不曾有这样一个庄严仪式――罗氏演说甚好。”   这里的“典礼”指的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创办的协和医学院的开幕典礼,这里的“罗氏演说”指的就是小洛克菲勒在典礼上的开幕词。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最得意的一项事业――协和医学院,经过整整七年筹备、耗资750万美元建成后,迎来此次开幕典礼。典礼从9月15日一直持续到22日,可谓隆重。开幕典礼上,中美两国政界、科学界、教育界要人齐聚,时任总统徐世昌派来颜惠庆代表其发表演说。   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乘坐轮船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从美国赶来出席此次典礼,   以享受属于他的荣耀时刻。他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Sr.)的小儿子,性格内敛,处事谨慎,爱好艺术。他受父亲委托掌管家族的慈善事业,时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协和医学院就是由他一手筹划、并且不惜重金打造的一项慈善事业,并成为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剧烈变动着的中国的一个重要社会试验场。   瓷器缔结中国情结   洛克菲勒家族最早接触中国的历史可上溯至1863年。那一年,老洛克菲勒将他的第一桶煤油卖到了中国,那时他年仅24岁。   随着其石油帝国的扩张,老洛克菲勒成为美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十亿富豪。伴随财富的积累和名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和团体向他寻求帮助。而他也十分慷慨,到19世纪90年代,他每年捐献已超百万元。但是他渐渐意识到,即使散尽家财也不足以消灭世上所有受难者。此时,他所钦佩的一位好友盖茨(Frederick T. Gates)向他建议,“以永久慈善事业的法人团体的形式将巨大财富作最后处置”。洛克菲勒父子采纳了他的建议,于1913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不过,洛克菲勒父子对中国的兴趣早在基金会成立之前就存在了。   小洛克菲勒对中国的钟情缘于艺术。青年时代起,他就经常拜访百货巨头本杰明?奥特曼(Benjamin Altman)的寓所,因为那里收藏着各式华丽的中国瓷器。小洛克菲勒也因此成为一名中国清代瓷器的狂热爱好者。   1915年,银行家J?P?摩根(John Pierpoint Morgan Sr.)生前收藏的所有中国花瓶被公开拍卖。尽管此时的小洛克菲勒已经39岁,但是他不得不向父亲贷款,因为这批花瓶的价格高达两百万美元。为获得这笔贷款,他写信对父亲说:“瓷器是我唯一的爱好,也是我唯一想要花费金钱的地方。尽管这项爱好花销不菲,但它十分安静,低调而不张扬。”这封信让本来对此持反对意见的父亲也被感动了,最终将这批瓷器完全作为礼物赠送给了儿子。   几十年后,小洛克菲勒的儿子戴维(David Rockefeller)依然清楚地记得父亲全神贯注地端详这些中国花瓶的样子,“直至今日,仍有这样的画面印在我的脑海,那就是父亲用他的放大镜小心翼翼地检查着那些他打算买下的瓷器,以确保它们未曾破损、修复过。”   不可否认,小洛克菲勒对于中华文化的这份迷恋,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选择将先进的美国科学和医学传播到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洛克菲勒父子曾通过一个国际基督教团体,了解到遥远的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社会变革。小洛克菲勒更是于1902年资助该团体一名人员赴中国旅行,并从这次旅行的报告中,了解到教育和社会改革之于世纪之交的中国的重要性。   1906年,一封来自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资助下创办)校长贾森(Harry P. Judson)的信更加吸引了小洛克菲勒和盖茨对中国的注意力。贾森认为应该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大学,“我们深深地认为,中国应该及早建立一所大学,一所完全无教派的,有着最高理想和最大宽容的大学。”贾森的想法让有着雄心实现一番大事业的小洛克菲勒和盖茨十分激动。此时的中国,从行为方式到思想观念,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同时又正向西方开放,不断吸收新事物。这给了他们一片广阔的天地进行试验。   小洛克菲勒随即将这个伟大的想法写信告知父亲,并说服父亲拿出一大笔钱,用于派团前往中国考察。1908年,在芝加哥大学教授伯顿(Ernest Burton)的率领下,“东方教育考察组”远渡重洋。一年后,考察组得出结论:“西方大学所体现的科学理性可以解中国现代化成功之谜。但是,办一所像芝加哥大学那样的综合大学由于种种条件限制行不通,建议转向医学。”因为医学正好是科学与教育、改造社会与改造思想的结合点,又是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特别是在政局动荡不安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