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东汉子的土地之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山东汉子的土地之恋

窗体顶端 一个山东汉子的红土地之恋 十四局集团水利水电公司项目经理杨凡成素描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于鲲 金鑫 时间:2010-12-13 【字号:大 中 小】 从1994年走出校门,投身到祖国大江南北日新月异的建设热潮,他有13年的时光是在云南、贵州、四川的大山深处度过的,大西南红土地火一样的颜色,已经深深地融汇进他的生命轨迹。 内(江)昆(明)铁路、锦屏水电站、昆明三环路、金沙江阿海、梨园水电站,一项又一项国家重点工程,留下了他带领战友们披荆斩棘、凿路架桥的矫健身姿,用汗水赢来的荣誉把他的青春历程映衬的厚重宽广。 他就是杨凡成,中国铁建中铁十四局集团水利水电公司资深项目经理,一个言语不多、爽朗干练的山东汉子。 化不开的技术情结 杨凡成个子不太高,浓眉朗目透着洒脱,留给人印象特最深的,是他那口浓重的鲁西南乡音,。按常理来说,在外地求学、工作二十年了,走南闯北那么多地方,口音上总会或多或少有些入乡随俗,但是杨凡成的家乡口音始终保持着“24K纯度”。好多人好奇地问他原因何在,他总会嘿嘿一笑“我这人性格有点倔,看来这辈子是不好改了。” 杨凡成自己嘴里所说的“倔”劲儿,可不光是在口音上,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对施工技术的专注和痴迷,那才体现的淋漓尽致。 到今天,作为名副其实的“当家人”,杨凡成已经成功地管理了四个可圈可点的大项目,总投资近十亿元。可是,每次一谈到工作,最能让他全神贯注、眉飞色舞的话题,还总离不开施工技术。从测量班长、技术科长、总工程师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他始终对施工技术方面的突破与创新有着一种近乎执拗的敏感和热爱。 那是1998年,穿越云贵川三省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铁路---内(江)昆(明)铁路,在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的关注下开工建设。杨凡成背着行李卷风尘仆仆地从山东赶到贵州威宁,公司安排他担任项目的总工程师。 在这里,他遭遇了世界罕见的高原斜坡软土。由于软土成因特殊,带有黑色地层常见的一种流滑性,一旦外部条件产生变化,软土层在自重的作用下就会顺斜坡蠕动。不用说,这是威胁线路安全的“致命伤”。更要命的是,软土分布极不规律,有的呈鸡窝状、有的呈沟槽状、有的呈带状,深度一般在3到10米,局部能达到37米。面对这种始料不及的特殊状况,设计院先后提出两个改线方案,一是线路整体向南平移10公里,但这一段沟壑纵横,需要建造高架桥架通。另外一种,是线路整体向北平移10公里,但那里山峦叠嶂,必须打隧道穿过去。虽说这两种方案都能避开软地基区域,但是额外增加的工程量过大,业内有“金桥、银隧、土路基”的说法,同样的线路里程,桥梁和隧道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路基。 为赶工期、降成本,杨凡成爬遍了方圆十多公里内大大小小的山头,双脚磨满了血泡,各种方案在脑子里面反复比选,常常让他夜不能寐。他先后15次到设计院研究地基处理措施和施工方案,最终确定原设计线路不变,路基两侧增设三排承压抗滑桩,辅助采取一系列软地基处理加固措施,最终万无一失成功通过软土区域。这套综合方案,不但有效保证了工期,还为国家节约投资一千多万元。 2003年,已经担任项目经理的杨凡成,在昆明东三环建设工地又遇到了新的“拦路虎”-----合同内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桥要采用顶拉法从昆河铁路路基下面穿过,这座桥分两跨总长39米,框架结构,总顶进里程38米,无论其跨度还是顶程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基本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按照预定方案,框架桥需要先在工作坑内预制,然后在30台400吨的千斤顶共同“驱赶”下,“行走”到前面相距38米的昆河铁路底下。这不仅要求“站在”软土地基上的框架桥要准确无误的“走”到预定位置,还必须不能影响昆河铁路这条国际线路的正常运营。这个项目难度之高、风险之大,被业内专家形象地喻为“西南第一顶”,这给杨凡成和他的团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搞定”这个庞然大物,杨凡成不但多次把专家邀请到现场虚心求教,还亲自上手带着技术人员一项一项确定施工方案,对扎头、偏位等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系统防范。在顶进工序最紧张的那60多天里,他每天泡在现场平均不下十五个小时。有一次,夜里突然下起了大雨,十几米深的预制工作坑离昆河铁路仅有十米,如果发生坍塌,将危及铁路安全运营。杨凡成不放心边坡安全,起床查看,果真在边坡上方发现了裂缝。他招呼完大家,连手机都忘了掏,就带头跳进齐腰水深的基坑中。大家按照预定方案,在杨凡成指挥下,筑围堰的筑围堰,排积水的排积水,一口气苦干了五六个小时,在基坑坡脚筑起了一道两米多高的临时挡墙,给边坡结结实实地系上了一道“安全带”。天亮时,同样担心边坡安全的业主和监理赶到工地,看着刚刚加固过的边坡,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老杨,你们真是好样的!” 在杨凡成办公室的橱窗里,摆放着一大摞技术成果证书,每次有时间翻翻看看,他像把玩古董一样爱不释手。这里面,有获得贵州省科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q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