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积极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积极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

归因风格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及训练 河北师大附属中学 陈红丽 摘 要:归因风格是目前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归因风格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探讨了归因风格干预训练的各种模式、方法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归因风格 心理健康 归因训练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及原因的过程。归因的结果对个体的情感反应、行为反应、动机等有重要影响。归因风格,指个体在过去经验和当前期望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事件或行为以一种相似的或习惯性的方式做出原因推理的倾向性。归因风格是个体人格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后来心理学家又不断对其扩充和发展,目前归因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管理等各个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塞利格曼等人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兴起了以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研究内容的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开始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其中归因风格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他们认为,积极、乐观的归因风格对于个体的认知加式、情绪体验、行为等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塞利格曼将归因风格可分为两种:乐观的归因风格和悲观的归因风格。当人们把消极事件归因为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或者把积极事件归因为持久的、普遍性的,是由内部原因引起的,则称为乐观的归因风格,反之则为悲观的归因风格。当遇到一个不可控制的负性事件时,悲观型归因风格的人会将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内在的、自身的、稳定的原因,则个体的自尊、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无助感会持久存在,个体会失去做出反应的努力;而乐观型归因风格的人则会将事件归因于外在的、他人的、不稳定的原因,则其自尊完好无损,无助感会很快消失,个体会努力改变现状。塞里格曼认为,悲观型归因风格的人容易形成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1]。因此,研究积极的归因对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个体的归因风格与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其中归因风格与个体心理健康的研究是目前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论述形成个体归因风格的若干影响因素、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对学生的归因风格进行干预。 一 归因风格形成中的影响因素 归因风格是个体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人格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归因式有重要的影响。有的家庭对子女娇生惯养,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归因风格,总将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而将坏的结果归于外部因素。有的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和要求往往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当孩子失败时总是斥责他们,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形成自责的归因风格。有研究者认为父母的归因风格,尤其是母亲的归因风格与其子女的归因风格有一定的相关。 2、学校教育影响 学校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环境、同辈群体尤其是教师对学生归因风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德韦克(1999)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反馈方式对儿童的归因风格影响极大。老师经常性的表扬对儿童乐观型归因风格有重要影响。但即使是表扬,如果其针对儿童的不同方面,这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当儿童在面临困难或挫折时,那些经常被老师在智力维度方面表扬的儿童要比那些经常被老师在努力维度方面表扬的儿童更有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态度[1]。 自身经历 个体自身经历是影响个体归因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中尤以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受到的心理创伤对其归因风格的影响最大。邦斯、拉森和彼得森(1995)曾以大学生为被试做过一个相关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与正常大学生相比,那些经历过重大心理创伤(如父母的死亡、被强奸等)的大学生的归因风格更具有悲观型的特点。除了程度较大的心理创伤之外,其他一些程度较小的消极生活体验也会影响到个体的归因风格,如父母的离婚、家长的长期责骂、教师长期的故意冷落等[1]。 社会文化环境 有研究者分别研究和比较了不同国家(美国、英国与印度、台湾)、不同行为(亲社会和偏离行为、成功和失败)、不同对象(朋友、熟人和陌生人)的归因风格后发现归因风格的形成受文化的影响。西方人更倾向于归因为环境原因。Markus和Kitayama(1991)解释说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自我的不同看法会影响他们的个人或环境归因[2]。 二 归因风格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作用 1、情绪的影响 研究者普遍认为归因风格会导致情绪、情感的变化,对行为结果产生原因的知觉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李占江等人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作稳定的和整体的归因者,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状[3]。对学生来说,当把学业的成功知觉为是由能力、个性特点等内部的、稳定的因素造成的,将会增强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