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10月份月考试试题详细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试题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 )A.洋务运动的足迹B.外商企业的创办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五四运动的影响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A.国民政府重视国民经济建设,但忽视西北工业发展 B.中国近代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没有本质变化 C.日本帝国主义对西北的侵略迟滞了西北工业的发展 D.国共内战严重影响了西北工业发展进程 22.孙中山于1912年3月5日颁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云:“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辫发之制,悉丛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淄流,以终余年,痛矣!”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社会风气 B.恢复汉族传统 C.废除专制统治 D.革除满清恶俗 23.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 B.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 C.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 D.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 24、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2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3分,共50分。 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这尽可有一个较近光明的看法,较近情理的说法。 ——钱穆《国史新论》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5分) 材料二 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宋神宗赵顶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2)有人认为宋朝二府三司制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趋势?(4分)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