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依附關係、氣質與情緒.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依附關係、氣質與情緒

參考書目 張瓊云等譯 (2008)。兒童發展。台北市: 華都。 依附關係、氣質與情緒 依附關係 依附關係是對一個特定的人或群體具有之情感性的連結關係。嬰兒們並不會與每一個人有連結。他們為少數幾個能提供他們最基本照顧的人保留這特別的依附情感。 Bowlby(1969)提出,嬰兒依附關係的發展如以下四個階段: 無區別性的取向(出生後之頭2~3個月) 有區別性的取向(2~6個月) 安全堡壘的依附關係(6個月~3歲) 目標修正的合作關係(3歲以上) Harry Harlow 有關恆河猴的研究 Harry Harlow在1950年代,主導過兒童發展研究中最著名的系列實驗之一。Harlow用兩種「母猴」養育恆河猴寶寶,一隻「母猴」是用裸露的鐵絲網做的;另一隻則包覆著有一塊柔軟的布。 在陌生情境中認定之不同類型的依附關係 安全型 ?嬰兒以母親作為探索新環境的安全堡壘。 不安全-逃避型 ?嬰兒以轉頭及注意別處來避免與母親接觸。 不安全-抗拒型 ?嬰兒表現出矛盾形式,及抗拒行為:尋求母親的  親近,但之後卻抗拒與之接觸。 不安全-無組織/無定向行 ?嬰兒感到混亂或迷網,或者顯現相互矛盾的行為。 早期依附關係與其長期的結果 在出生的第一年中,嬰兒的依附品質和嬰兒受到的照顧品質兩者間存有一個關連。 不安全型依附的嬰兒們之後可「敵對」、「矛盾」或者「抗拒」情感。 依附關係的替代評量 最常被使用的替代評量依附關係的就是依附Q分類法。AQS能被用於12個月~5歲的孩子身上。 另一個替代選擇是成人依附會談,是由Mary Main和她同事所發展出來的。 氣質 (Temperament) 氣質:今日,研究人員將嬰兒和孩童的行為風格或者對環境回應的主要模式稱為氣質(temperament) (一)嬰兒氣質的分類 Thomas與Chess分辨出9種氣質向度。 使用這9個向度,Thomas與Chess(1997)分類出3種特別有顯著意義的氣質類型: 易養育型兒童(easy child) : 難養育型的兒童(difficult child) : 慢吞吞形兒童(slow-to-warm-up-child) : (二)評量氣質的其他方法 除了Thomas與Chess的分類系統之外,尚有氣質的評量方式。 ※Rothbart的嬰兒和兒童的氣質向度(Rothbart’s Temperament Dimensions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Mary Rothbart(1981)發展了一種稱為「嬰兒行為問卷(infa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的工具,要求父母報告他們3~12個月大的嬰兒們所顯示一些特定行為的頻率。 Rothbart另有發展其他問卷來評量18個月~15歲的兒童和成人的氣質。例如兒童行為問卷(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是使用父母的報告來衡量3~7歲孩子們的3個廣泛的因素:衝動、消極的情感、努力的控制 。 基本情緒的產生 在出生後的第一週,新生兒的微笑通常與令人愉快的生理感覺有關,六週大時,社會性微笑即會出現。大笑通常大約14週時出現。憤怒和悲傷的發展開始時是應著不舒服的身體感覺而產生。 在大約4週之後,不愉快的社交情勢能使一個嬰兒深感不安。 第一年之後,自我意識情緒開始出現.。 個人化的情緒 約在2歲左右。孩子們會自發地談論他們和其他人的感覺,他們也會開始了解到他們的情緒反應可能和其他人不同。 2~3歲左右,孩子們可將情緒與「想要、喜歡、不想要、及不喜歡什麼」等之心理評價相連結。 在5歲左右,孩子們的理解則更活化,他們理解事件本身是否符合所相信或所期待的,且能引發情緒。 6歲的男孩和女孩有同等機率表達悲傷情緒;而然,到9歲時,清楚的性別差異出現,直到11歲時,男孩只有女孩一半的可能性會秉是悲傷的情緒。 * * * * * * *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