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生理学总结简单版
绪 论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第三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
1、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分的功能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2、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1)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方向相反方向变化。
意义:维持稳态。 缺点:滞后、波动。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被动转运: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净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着浓度差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O2、C02、乙醇、脂肪酸、类固醇)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才能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的转运形式。
易化扩散分两类
①载体(carrier)介导的易化扩散
特点:高度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②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Na+、K+、Ca2+)。
分类: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
2、主动转运 (1) 概念:主动转运是指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出胞膜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 分类:①原发性主动转运 a概念: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b钠-钾泵的概念: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蛋白质,其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能分解ATP,为Na+、K+的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故钠-钾泵亦称Na+-K+依赖式ATP酶,简称钠泵。
c钠-钾泵的转运机制
细胞内Na+浓度或细胞外K+浓度较静息时增高,钠-钾泵即被激活,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利用此能量由细胞内转运3 Na+至细胞外,由细胞外转运2 K+至细胞内,形成和保持了膜内高K+,膜外高Na+的离子不均衡分布。
d由于钠泵的活动使细胞外正离子净值增加而使电位升高,因此也将钠钾泵称为生电钠泵。
e钠钾泵的生理意义:
I由钠钾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所必需的。
II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III膜内外Na+浓度差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IV钠钾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
概念: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
3、入胞和出胞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兴奋性、阈电位、阈强度
一、细胞生物电现象与产生机理
1、静息电位:
(1)概念:细胞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 表现为膜外相对为正而膜内相对为负。
(2)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
(1)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
(2)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
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
(3)动作电位特征: 单一神经或肌肉细胞动作电位有以下特点:
全或无定律: 不衰减传导:
4、兴奋的传播: 局部电流
5、离子功能状态 以Na+通道为例,有3种功能状态:①“备用”状态;②“激活”状态;③“失活”状态。
6、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A.一定的刺激强度 B.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 C.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7、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1)绝对不应期(2)相对不应期:(3)超常期: (4)低常期
第四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三、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概念:将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肌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第三章 血 液
概述
一、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细胞生环境,即细胞外液稳态内环境理化相对
2、血浆渗透压
(1)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主要是Na+、Cl-,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蛋白质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3、血量(blood volume)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简称为血量,指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容积。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也即70-80ml/KG血液。四、血液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二)免疫和防御功能(三)维持内环境稳态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三)红细胞的功能 ①运输O2和CO2 ②缓冲作用 ③免疫功能
(四) 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蛋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世界体系理论下社会转型特点.doc
- 世界十大健康食和十大垃圾食品(有图).doc
- 世界古代文明考79分.doc
- 世界各国领导人华座驾博览.doc
- 世界名花欣赏参资料.doc
- 世界地理学案—世界气候、自然带与洋流.doc
- 世界气候和自然观的地区差异.doc
- 世界气候的分布学设计.doc
- 世界气候类型的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doc
- 世界的气候第三第四节第一课时.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