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一地理必修1湘教版)单元知识总结测试4.doc

高一地理必修1湘教版)单元知识总结测试4.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地理必修1湘教版)单元知识总结测试4

单元知识总结测试4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延安高一12月)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回答1~3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解析】 读图可知,该自然灾害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流域,因此可以判断为干旱。 【答案】 A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该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解析】 甲地为华北地区,其干旱多为春旱,出现的时间为3、4、5月;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月易发生伏旱。 【答案】 B 3.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解析】 丙地区为西南地区,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殊性,地表水容易下渗,所以干旱出现的频次比周边地区大。 【答案】 C (2012·银川高一1月)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完成4~6题。 4.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 5.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 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 6.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解析】 在盆地四周的冲积扇,利用来自高山上的冰雪融水灌溉形成绿洲农业,人口密集,发展为城镇,交通线沿绿洲分布,呈环状。 【答案】 4.D 5.D 6.C (2012·保定高一1月)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7~9题。 7.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要是(  ) A.土壤更肥沃 B.热量更丰富 C.降水更丰沛 D.光照更充足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1月等温线北移,且农作物种植由小麦改为水稻,说明该地气温升高,热量更丰富。 【答案】 B 8.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将使区域内(  ) A.年总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减少 C.地带性植被改变 D.自然灾害减少 【解析】 气温升高,使该地年总蒸发量增加。 【答案】 A 9.人类缓解这种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 A.调整作物布局 B.改善能源结构 C.提高消费水平 D.推广无氟冰箱 【解析】 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缓解这种变化的主要措施有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植树造林等。 【答案】 B (2011·衡水中学高一12月)下图是“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1999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  ) A.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B.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C.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 D.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台湾岛也有高速公路。 答案:B 11.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相关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气温高低 C.降水量多少 D.气象灾害频率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其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相关。 答案:A (2012·邯郸高一1月检测)下图反映了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12~15题。 12.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生物能源的时间约在(  ) A.1850年前后    B.1870年前后 C.1880年前后    D.1910年前后 【解析】 读图可知,木柴的比重逐渐下降到50%的时间在1880年前后。 【答案】 C 13.世界能源进入“煤炭时代”的时间约为(  )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解析】 读图可知,20世纪初期世界能源构成中,煤炭占绝对优势。 【答案】 C 14.世界能源由“木柴时代”到“煤炭时代”,进而步入“石油时代”,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木柴和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 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C.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D.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 【解析】 人类认识和利用煤炭与石油资源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答案】 B 15.从长远来看,能源消费结构将进入(  ) A.化石能源为主的多样化阶段 B.非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样化阶段 C.生物能源为主的多样化阶段 D.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样化阶段 【解析】 由于人类目

文档评论(0)

feng1960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