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文教学研讨会流材料
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作文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2011年11月)
?
“形象先行,整体读写”的实践研究
——濮阳市油田第四小学作文教学
我校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起于2001年。开始的名字叫“分类整体阅读”与“小学生快速自主习作”。十年来我们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今天的“形象先行,整体品读” “形象先行,大量阅读” 和“形象先行,整体写作”的语文教学体系,由于它们在训练方法上高度的一致,所以又合称为“形象先行,整体读写”。它们在训练方法上怎样的一致呢?这和我们常说的读写结合有什么不同?它的优势在哪里?现和大家交流一下,望不吝赐教。
一、“形象先行,整体品读”
“形象先行,整体研读”的做法,主要有三个环节,下面我们以二年级课文《称赞》为例做一简要叙述。
《称赞》一课是一篇童话,写的是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和感谢的事。按“形象先行,整体品读”是这样进行的:
1、初读:扫除障碍,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我们的课文教学,要求不超过两课时。第一课时品读课文,第二课时完成识字的主要任务、修辞和写作特点等知识的教学。因此,第一课时“扫除障碍”是必要的。“扫除障碍”指扫除一些有碍阅读的生字词。“整体把握”,有两个把握,一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这篇文章写的是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和感谢的事。二是整体把握形象,我们通过问题“他们俩都是什么样的孩子呢?”引导感悟他俩的形象特点——他们都是真诚的称赞和感激别人的孩子。“理清思路”是在两个整体把握的中间。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是:小刺猬称赞—小獾感谢—小獾称赞—小刺猬感谢。
2、品读:紧扣形象,品读文字,说出理由
在上一环节初步得出形象之后,在这一环节就紧扣形象,品读文字,让学生说出理由。我们提出“为什么说他们是真诚的称赞和感激别人的孩子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读书思考,圈划批阅重点语句,然后交流见解。主要见解如下:
小刺猬称赞小獾很真诚。(2—3自然段)虽然小獾做的板凳很粗糙,但小刺猬“仔细地看了看”,发现小獾“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为什么小獾做得板凳一个比一个好呢?因为他做得很认真,越做越熟练,当然就会一个比一个好。这是真诚的称赞。
小獾称赞小刺猬也很真诚。小獾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这是真诚的称赞。因为,小獾只是在地上挖洞生活的动物,不会爬树,平时只能捡从树上掉下的水果吃。小刺猬会爬树,当然能摘到最香的苹果送给小獾。
小獾的感激很真诚。他把自己做的小椅子,送给小刺猬,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称赞确实能给人自信,使小獾学会做椅子了。
小刺猬的感谢也很真诚:“你的称赞,使我消除了一天的疲劳。”称赞确实能使人快乐,赶走疲劳。
3、再读:理解“思想”,总结拓展。
由于在上一环节树立起了形象,这一环节就比较简洁了。通过“我们向小刺猬和小獾学习什么呢?”(要学会真诚的赞美和感谢别人)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受到人文教育。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文章中每句话,每个词都是围绕“真诚”而写的!也就是围绕他们俩的“形象”而写的!记得有人说过,只有真诚,才能令人感动。“真诚”二字,是全文的牛鼻子,起着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三环节非常简约,用时很少,三个环节的重心在第二环节上。
一个例子似乎太单薄了些,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找春天》,我们只谈第二环节的学习。
《找春天》一文,写的是春天来了,几个孩子到大自然中找春天的事。文章中的春色很美,因此,不少老师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春色的欣赏上。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美好的春色,不是主角,是服务于写事的。而主角是几个小朋友。作为主要角色的小朋友,找春天时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我们通过“他们找春天时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问题,让学生整体把握几个小朋友的形象。学生通过读书,理解感悟到他们有如下形象特点:
他们找春天的心情很急切:他们“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脱掉”“冲出”“奔向”三个动词表现了他们的动作快速,心情急切。
他们找春天时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很美妙:“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刚发芽)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少)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小)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他们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可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去品):“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眼睛看)我们听到了她,(耳朵听)我们闻到了她,(鼻子闻)我们触到了她。(肢体接触)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看到的)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看到、听到)”
把几个小朋友的特点归纳一下就是,他们热爱春天,会观察(观察仔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想象很美妙。
我们可能再次发现,文章中每句话,每个词都是围绕“形象”而写的!因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