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家说明文谈书法
名家说明文谈书法
篇一:一个书法名家和他的两位老师
一个书法名家和他的两位老师
今天上午,书法家刘守安书法展在山东菏泽博物馆举办。由于欧阳中石的到场,场面显得格外惹人注目。菏泽市的主要领导都到了,国家相关部门也来了不少。菏泽博物馆动用了菏泽最大的保安应急措施。但因为是书法展,场面没有戒严。
书法家刘守安的两位老师都到场祝贺。一位是他的启蒙老师、虽然有名却也算草根的东明县书法家王岳汉,一个是提携他进入中国书法艺术殿堂的大师级人物欧阳中石。由于人员众多,两位老师近在咫尺,却没能说上一句话,也没有机会合上一张照片。我几次给他们创造机会,都被那些热情高涨的官员和追星族们给搅合了。
欧阳中石在现场只待了一小时就匆匆离去。王岳汉是从郑州赶回菏泽参加学生的书法开幕式的,看过展览他还要赶回郑州去,因为他在郑州的工作还没结束。刘守安的字还算不错,有空的时候可以去看看。
篇二:书法闲谈
书法闲谈
今天谈两个问题,同各位一起研究,互相交流。
第一个问题 目前书法界的一种现象
中国书法,数千年间,自仓颉以来,随代而屡变。从古
文~篆 ~八分、小篆~隶兼篆~正书~行书~章草~草书。书家代不乏人,书作浩如烟海,书论妍蚩杂糅。直至今日,书翰传闻,绳承不绝。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孰优孰劣,难分难舍,即使是当代的一些大家名家,今人也多有评说。《中华诗词》名誉主编刘征,最近写了一首《乱弹》(手稿),开头小序:“报载,书法以职位论价,书协主席,一字千金。”诗曰:“书艺竟因官位贵,收银最属主席多。黄庭写罢唯长叹,不换钱钞只换鹅。”永和十三年王羲之写《黄庭经》60行给山阴道士,只换得“笼鹅而归”。王羲之如若地下有知,他也会自叹不如!有刊物编辑向你求字,你给了他一幅字,最后他问你要钱,你若不同时打款给他,他就当你是“自动弃权”。现在文艺协会及其文艺家们跟风者有之,假借某名义者有之,行捞金是实,说“发扬”是假者有之,各显神通,纷纷扰扰,几成鱼目,而凛然不可侵犯的堂堂国学,却被亵读了。也不知我辈能辨之否?
遥想1200多年前,唐朝和尚鉴真九死一生东渡日本,
送去了律学典籍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及鉴真自己的书作,他们是怎样如接受国礼般膜拜迎接,这是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敬畏,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无比神圣!何况今天我们继
承的是属于世界的宝贵遗产,承载的是时代的新思想,时代的新事物,相比之下,难道我们的人生价值仅仅是用钱来体现么?!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随处可见的文化界乱象,我也以禅
说为名写了两首打油:
今日法书禅说破,字中有我我无我。
新奇怪野竞相争,炫眼看谁花様火。
挥毫舞墨有新法,陀佛阿弥加砝码。
若得终身一幅书,自当名满披金甲。
自古以来,将书品与人品统一而论,表现了中国书法艺
术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宋朝有书法四大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 、蔡京。
蔡京因人品不好,而以蔡君谟代之。古人认为“失节”是人品的最大污点。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一个书者的价值取向。其内心世界,人品气质都会自然地从书品中流露出来。我常说看一个人作品的好坏,不能只看到书写的技巧方法,而主要是发现书者的心灵世界,襟怀气度和主观
精神。千百年来,这种人伦鉴识价值取向无不影响着对书法 艺术的鉴赏评价。
何绍基曾有诗云:
“从来书画贵士气,经史内蕴外乃滋。
若非柱腹有万卷,求脱匠气焉能辞?”
古代文人净化心灵有两条路,一是走向山川,亲近自然,心神致远;一是读书明理,柱腹万卷,匠气皆无。只有这样才
能做到内蕴外滋,士气昂然。
2010年5月13日在一次文联会上我有个发言,现在中
央领导已把书法提到了与民族复兴的高度。中国书法申遗成功,得到世界的认同,这是历史的担当。许多地方开了书法课、研修班,令人高兴。但是对书法的学习不是单纯知识性教育,同是书法,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要求,最终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是书法的提升,也是审美、情性、素养的提升。苏东坡说:“书有工拙,然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也都是针对人品而言。
第二个问题 学习书法的一种思路
秦朝统一了文字。汉朝在统一文字的基础上,对文字进
行了一系列整理、规范、检索、革新,对文字的贡献最大,因此我们把中国文字叫做汉字。
怎样才能学好书写汉字?简言之就是学会笔法、字法、
章 法。早有冯钝吟在《钝吟书要》中就说了“书是君子之艺”。此话虽嫌偏颇,却有道理。他还说,学书要“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
现今学帖都是石碑拓片,哪里还有真迹可循?在这一点
上我们是比不上古人的。结字用理,“理”为事物的特殊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即可随心所欲。用法,则字有常格,如颜真卿的《多宝塔》。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