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交配 地老虎蛾中无滞育习性的种类,羽化后1~2天开始交配多数在3-5天内进行;6~7天后就逐渐停止交配并进入产卵盛期。一般交配l~2次,少数交配3~4次,如大地老虎交配l~2次的占90%以上。有滞育习性的种类如显纹地老虎。越夏以后才进行交配。 (4)产卵 地老虎雌蛾在交配后即可产卵,产卵历期一般4~6天,产卵量数百粒甚至上千粒。卵一般散产,极少数数粒聚在一起。产卵场所因季节或地貌不同而异。如小地老虎在杂草或作物未出苗前,很大一部分产在土块或枯草棒上,黄地老虎在新疆地区,由于地面杂草少,卵大量产在潮湿的土面上。在别的地方,则喜在芝麻叶或野麻叶的背面产卵。卵的孵化率与交配次数有密切关系,未经交配产下的卵一般都不能孵化。 (5)迁飞规律 早在20世纪初,许多国家的昆虫学工作者根据当地种群数量突增、突减现象,提出了小地老虎具有迁飞习性的假设,并很快得到证实。我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也注意到这种现象,从80年代开始进行系统研究,通过观察卵巢发育、高空捕蛾、生理生化分析,标记释放和回收等方法,结合地面观察资料分析,提出了小地老虎在我国的迁飞模式,如图所示。 小地老虎季节性迁飞模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春季越冬代成虫从越冬区逐步由南向北迁移,秋季再由北向南迁回到越冬区过冬,从而构成1年内大区间的世代循环。在我国北方,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都是由南方迁人的,属越冬代成虫与1代幼虫多发型。在江苏、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和甘肃等省区,越冬代成虫发生期较长、发蛾峰较多,是由于南方越冬面积大,生态环境不同,春季羽化进度不一所致。在南方,2月上旬成虫大量羽化,2月下旬至3月上旬各地开始出现蛾峰,发蛾期可延续3个月之久。在陕西武功,蛾量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现3~4次高峰。 小地老虎不仅存在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的水平迁飞,而且还存在垂直迁飞。在四川贡戛山,当山下虫量很大时,在海拔4000m的山上也可诱到其成虫;此外,青藏高原的虫源也是迁入的。 2.幼虫 (l)孵化与龄期 地老虎幼虫孵化时咬破卵壳,并能吞噬部分卵壳。幼虫一般6龄,个别种类或少数个体7—8龄。 (2)活动与趋性 地老虎幼虫具伪死性;各种地老虎幼虫l~2龄时都对光不敏感,栖息在表土或寄主的叶背和心叶里,昼夜活动;3龄以后则逐渐发生变化,4-6龄幼虫表现出明显的负趋光性,白天潜入土中,晚上出来为害。据调查,小地老虎3龄以后的幼虫以晚上9时、12时及清晨5时活动最盛。此外,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幼虫对泡桐叶或花有一定的趋性,在田间放置新鲜潮湿的泡桐叶,可以诱集到幼虫,而取食泡桐叶的小地老虎幼虫表现出生长不良,羽化不正常和存活率下降等趋势。 (3)为害 1龄幼虫为害植物叶片时只吃叶肉,残留表皮和叶脉,在叶面上造成一个小“天窗”;2~3龄幼虫咬食叶片,形成小孔或缺刻;4龄以后的幼虫不仅吞食叶片,而且可以咬断幼茎、幼根或叶柄,造成缺苗断垄。据观察,地老虎的为害主要是5、6龄幼虫。 (4)耐饥力和自残性 地老虎类幼虫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如小地老虎幼虫的耐饥力,3龄以前为3~4天,3龄以后可达15天;黄地老虎幼虫可饿4~5天;白边地老虎幼虫在无饲料时可存活6~21天。受饿而濒死的幼虫一旦获得食料,仍可恢复活动,但饥饿时间稍长或种群密度过大时,常出现同种个体间的自残现象。 3.蛹 地老虎幼虫老熟后,选择比较干燥的土壤筑土室化蛹。小地老虎老龄幼虫常迁移到田埂、田边、杂草根际等较干燥的土内深6—10厘米处筑土室化蛹。蛹有一定的耐淹能力,在前期即是水浸数目,也不窒息而死,但进入预成虫期,则易因水淹而死亡。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地老虎的发生数量与为害程度,受多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小地老虎为主分述如下: (-)温度 高温不利于小地老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研究证明在温度30℃、相对湿度100%时,1-3龄幼虫会大量死亡;当平均温度高于30℃时,成虫寿命缩短,不能产卵。故在各地猖撅为害的多为第1代幼虫,其后各代数量骤减,为害很轻。在南方高温过后,秋季种群数量尚可回升。小地老虎冬季亦不耐低温,在温度5℃时,幼虫经2小时即全部死亡。 (二)雨水 从小地老虎在国内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西部年降雨量小于250毫米的地区,种群数量极低。在东部,凡地势低湿、曾有内涝或沿河、邻湖及雨量充沛的地方,发生较多,在长江流域各省雨量较多,常年土壤湿度较大,为害偏重。在北方各地,则以沿江、沿湖的河川、滩地、内涝区及常年灌溉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