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冬小麦夏玉米光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科学技术奖三大报告
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
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报告
“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由市科技局2010年立项,由ws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实施。该项目于2009年10月开始实施,2011年9月结束。两年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课题组全体人员共同合作,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课题各项任务指标。
1.项目概况
ws县是小麦玉米主产区,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农田基础设施完善,水浇条件好,光热资源丰富。小麦、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均在60万亩以上,农民群众接受新技术比较快,具有较高的小麦玉米一年两季栽培技术水平,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近年来的气候变暖,特别是随着晚秋、冬季和早春的积温偏高,小麦冬前、春季旺长和后期倒伏早衰不断出现,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和品种的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玉米套种粗缩病发生严重,农民群众的过早收获习惯也严重限制了玉米产量和品种的进一步提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紧紧结合当地小麦玉米生产发展需要,采用组装、配套、创新的技术路线,依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分析光热资源变化,从光热资源的充分利用出发,创新设计了小麦适期晚播、夏玉米麦后直播完熟收获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以适应气候变暖、积温偏多的新变化,为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小麦玉米产量水平的提高。
在项目实施期间,在yq、nz、ys3个项目区乡镇累计推广“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50.8万亩,增加小麦1280万公斤、玉米1262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084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2.主要研究成果
根据当地有关气象数据,经科学分析,结合冬小麦夏玉米有关生育期生理特点,通过多项试验示范,集成了适于当地实际的“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效栽培技术”体系。
我县气候特点是7、8月阴雨多、光照不足,9月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产量形成。套种玉米与小麦共生影响个体生长、缺苗断垄严重,产量形成期高温多雨、易感病,造成早衰、难高产;而麦收后玉米贴茬直播,田间整齐度高,同时可避开玉米粗缩病高发期,当地积温也能够得以满足,并且产量形成期气候特点有利于籽粒灌浆和正常成熟。玉米收获时由原来的“苞叶变黄,籽粒变硬”的收获外表特征改为“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1日收获。
对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处理,改旋耕为隔年深耕。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和安全越冬。由传统播期10月1日—10日推迟到10月5日—15日。根据具体的小麦品种及其特征,确定适宜播种量,确保形成高光效群体。在适宜播种期范围内,保证基本苗16—20万/亩。再晚播的每迟1天每亩可增加1万基本苗。
在项目实施期间,认真总结资料,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夏玉米……”发表在《农业……》2010年5月、“……”发表在《……农学通报》2011年第4期、“……”发表在《……科技》2011年第3期。
3.工作措施
3.1强化领导,凝聚推广技术的合力
项目下达后,长年聘请市县科技、农业主管部门有关领导、专家对项目实施给予指导,并成立了由分管局长、总农艺师、农技站长组成项目领导小组,农技站主持项目实施,其他业务站协作攻关。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详细分工,建立相应考核制度,促进成员参与课题活动的积极性。
3.2加强培训,搞好全方位技术服务
为使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课题组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观摩,其中举办电视讲座21期,技术培训班180次,现场观摩190余次,培训农户8000人次。发放栽培技术手册30000余份、明白纸100000余份、农信通短信100余条。
3.3试验示范,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依据
课题组根据项目实施需要,整理分析1971年至2010年有关气象数据2000余项,在yq镇张村示范田开展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同一播期不同品种感染玉米粗缩病、玉米收获期对产量影响等田间试验,整理分析试验数据6000余项。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为了全面掌握了解发展动态,根据不同土壤、品种,共建立各类观测点140个,获取相关数据20000余项。
3.4培植典型,扩大科研成果的影响
为了验证和尽快扩大课题研究的成果,课题组在搞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迅速组装配套技术,并率先在科技特派员驻点村实施。成为小麦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点,农业新技术的示范田,农民技术培训的露天课堂。
4.项目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由于研究手段和条件的限制,在作物栽培生理生化等方面缺乏更详细的研究。
“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课题组
2011年12月
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
研究与示范推广技术报告
“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属市科技攻关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洋科学导论》第1章-绪论-海洋探索史.pptx
- GB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pdf
- 湖南省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大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橙色插画风《 糖果屋》童话故事PPT模板.pptx
- 国有企业职工国有企业人事主管岗面试题库参考答案和答题要点.docx VIP
- 博莱特空压机使用说明书.pdf
- 宜家供应链案例分析.docx VIP
- 计算机毕业设计java图书借阅系统ssmjsp论文.docx
- 年辽宁省高考作文分析与优秀范文.doc VIP
-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12.儿歌与童话 课件 (19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