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 人物篇:秋瑾作文素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 人物篇:秋瑾作文素材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秋瑾 风萧萧兮轩亭恨 7月15日清晨,我来到绍兴古轩亭口的秋瑾纪念碑前,人们行色匆匆,秋瑾目光凝重。尽管身边是滚滚的车轮和蒸腾的气浪,我却感到寒冷如晨露沐过一样。我想起99年前的这天拂晓,黑暗的古轩亭口,几片乌云在低低徘徊,偶尔落下的几颗雨滴,很快消失在晨曦中,已走到历史尽头的清政府,却在制造一起血腥屠杀,一颗美丽的头颅,瞬间离开躯体。而古轩亭口周边的河埠头、青石板路上,神情麻木的会稽、山阴两县百姓,踏着碎步前来观看:秋瑾就义。 性格决定命运,至今我认为秋瑾的死既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她性格的必然。过去,常有人说秋瑾的婚姻是不幸的,她是父母包办婚姻的牺牲品,丈夫王廷钧这个湖南暴发户之子,不学无术。近读秋瑾好友徐自华的《秋瑾轶事》后,我觉得凭秋瑾的性格,只能成为一个职业的革命家。她和徐自华留学日本,某次一起游园小憩,品茗时,偶见一中国留学生挟一雏妓乘车,欲要当面谏之。有人劝她,她说:“余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秋瑾口无遮拦之性格可见一斑。正如徐自华记载的一样,“女士擅辩才,口角不肯让人。”还有,秋瑾又是一个饮酒甚爽的人,徐自华称她“女士雅量,虽一二十巨觥不醉,酒后纵谈更豪。”我不知道这一二十巨觥是多少酒,想必不少于十斤吧,而能喝下这么多酒的一个女子,你能想象得出她刚烈如火一般的性格。 秋瑾确实是个性格非常鲜明的革命家,在日本留学时,有人问她思家乎,回答无家可思;问她思亲乎,回答母虽老、嫂甚贤。在徐自华所著的《秋瑾轶事》中,还有许多有关秋瑾的生动细节。 近来翻阅秋瑾的诗词,早年写过“一湾流水无情甚,不送愁情送落红”的秋瑾,她和王廷钧的婚姻虽不像宋朝才女李清照与赵明诚那样琴瑟和鸣,但还是和谐的。王廷钧用钱捐了个小京官,如果他们关系恶化,他可以不带她进京,甚至纳个妾都可以。可王廷钧没有,应该说,秋瑾的丈夫王廷钧对秋瑾是宽容的。而且,王廷钧还给秋瑾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创造了机会,送她东渡日本。 北京是当时最易感受时代潮流的地方,王廷钧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对秋瑾来说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他们的住处又恰好同一位颇负文名且思想进步的妇女吴芝瑛为邻。吴芝瑛是清末著名的“桐城派”学者吴汝纶的侄女,丈夫廉泉也是个思想开明的人物。秋瑾与吴芝瑛志趣相投,她们都对诗词有着浓厚的爱好和很深的造诣,思想又都倾向革新,向往着当时传入中国的种种新事物,于是结拜为姐妹。通过吴芝瑛,秋瑾经常看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新书、新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眼界不断扩大,思想境界不断提高。当有人将谭嗣同在北京菜市口就义时,从容不迫地喊出“各国的变法成功,都有献出生命的;中国变法的失败,就缺少敢于牺牲的人,要有,就从我谭嗣同开始”的话讲给她听时,秋瑾找来谭嗣同写的变法文章,边读边抹眼泪。潜藏在她内心深处的那一份侠烈性情便澎湃起来。 明末的绍兴先贤王思任,在斥责奸佞之臣马士英时说“吾越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也”,鲁迅先生也非常欣赏此诗,多次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而秋瑾的血液中,正流淌着这坚韧的古越文化精神。我读过一本辛亥革命时期的诗歌集,里面收录了孙中山、黄兴、章太炎、邹容还有烈士秋瑾、徐锡麟、杨振鸿、陈更新和龙鸣剑等人的诗,激情澎湃,但多数缺少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直抒心胸。这些诗歌折射的气势是强烈的、革命的和不怕流血的,其中尤以秋瑾更甚:“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应该说,秋瑾本来是不会死的。可是,作为革命党人秋瑾对立面的绍兴知府贵福,与恩铭均为满人,还有沾亲带故的关系。而曾经刺杀过恩铭的徐锡麟是秋瑾的同党同乡,贵福必欲置之于死地,也算是为同乡亲戚报了仇,他向浙江巡抚张曾鰎谎报秋瑾已承认密谋革命,骗得张曾鰎处决秋瑾的手谕。我还有一种理解,秋瑾的身上洋溢着古代巾帼的豪情与血性,在她已知绍兴大通学堂起事已泄密,安徽的同党徐锡麟已死,革命已走向低潮时,她一不听劝说去上海的租界避难,也不跟着翻墙出走的王金发一起去嵊县,充满豪情地表示还要等各地的光复军来联络,自己怎可一走了之。敬重秋瑾的山阴县令李钟岳在抓捕秋瑾过程中,还故意拖延时间,让秋瑾有机会出逃。但秋瑾并不怕死。 鲁迅的小说《药》中的华老栓,愚昧,用钱买通刽子手,以为馒头醮着以秋瑾为原型的烈士夏瑜的鲜血,可以治痨病。这是许多辛亥烈士们不曾想过的,秋瑾以死殉国,就是想唤醒沉睡的国人。 凄风悲雨殇中华秋瑾赴难百年祭 1907年七月15日是鉴湖女侠——秋瑾罹难的日子,时至今日,距秋瑾慷慨赴难已是足足百年,百年前风雨如晦的中华大地上,三十一岁的秋瑾倒在了鲁迅笔下的”古轩亭口”。曾经的壮怀激烈、曾经的悲怆满怀,依然萦绕在众多国人的胸怀,”古轩亭口”的杀戮依旧是我们心头难以忘却的那一抹伤痛! 富与贵、官与商,在绵延而辉煌的中国历史上,向来都是比翼鸟、连理枝,难分难舍。秋瑾出身于高干世家,自幼学文兼习武,其父秋寿南

文档评论(0)

80019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