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3课 诗词五首
第23课 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能力目标:
1、体会诗词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诗歌的主旨。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诗人们的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读,体会诗人们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3、学习诗人们在逆境、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胸怀宽阔,忧国忧民,愿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并背诵。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
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教法、学法设想: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熟练的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在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瀚。这些诗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三朵奇葩。本课所选的诗、词、曲都是传统名篇,在思想内容上,这些作品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感时伤怀,思亲忧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品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听师范读,注意节奏、感情,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二)生自读诗歌,读出节奏与感情。
(三)作者、作品简介。
生自由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师做以补充说明。
背景提示: 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回到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四) 学生参照注释,了解诗歌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1、交流,师生互动,明确。
2、预设问题:
(1) 首联交待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诗人什么心情?
(2) 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现状?
(3) 颈联表达诗人怎样的境界?
(4) 结合题目,谈谈尾联的用意。
要点提示:
(1) 贬地荒僻,贬时漫长。痛苦孤寂。
(2)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3) 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
(4)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3、 生找出文中富有特色的诗句,品读赏析。
(1)师举例: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赏析:这两句诗是用了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诗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朗读时语速稍慢,要读出一种感叹,一丝无奈。
(2)生自行分析,小组交流,有疑难提出全班探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表现出一种对世事变迁和宦途谪升的豁达开朗,也一如他诗中所云,沉舟之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萌春。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并没有让他消沉颓伤。正因此句,这首诗成为流传后世的名篇。不过,由于其意象宽远,妙合哲理,后人则赋予其新意: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朗读时,重读“千帆”“万木”,要读出一种乐观,一种睿智。
(五)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韵味,读出作者的情怀。
(六)小结。
师: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歌以自己的坎坷遭遇为全诗定下愤懑的基调,紧接着对亡友的怀念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使激愤之情深化。但是人并不消极悲观,积极的进取精神使全诗感情得到升华。
(七)背诵这首诗。
《赤壁》
(一)文题理解。
《赤壁》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以“赤壁”为题,既交代了发现戟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作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