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电视传原理
第二章 电视传像原理
2.1 人眼的视觉特性 由于电视系统最终所重现的图像是供观众收看的,所以电视系统的有关参数都需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来选择,以使重现的图像质量能满足人眼的要求。设计黑白电视系统要涉及的人眼视觉特性有视敏特性、亮度感觉特性、视觉惰性、闪烁感觉和视觉分辨力特性等。 2.1.1 视敏特性 人眼所能感觉的可见光是波长范围为380 nm至780nm 的电磁波。对于不同波长的光,人眼有不同的颜色感觉(从长波长到短波长,大体可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类颜色)
视敏函数: 描述人眼视敏特性的物理量为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在相同亮度感觉的条件下,不同波长光辐射功率pr(λ)的倒数用来衡量人眼对各波长光明亮感觉的 敏感程度。????? 称:K(λ)=1/pr(λ)
相对视敏函数 实验表明,明亮环境中人眼对波长为555nm的光最敏感,因此把任意波长的光的视敏函数值K(λ)与最大视敏函数相比的比值K(555)称为相对视敏 函数,记为:
明亮环境中(称为明视觉)的相对视敏函数曲线如下图所示。
2.1 人眼的视觉特性 2.1.2 闪烁感和分辨力 (1)人眼的闪烁感觉光源不引起闪烁感觉的最低重复频率称之为临界闪烁频率 。脉冲光源亮度和背景亮度差值越大,临界闪烁频率越高;明亮时间的占空比越大,临界闪烁频率越低。实践证明,对于电视系统,如果屏幕亮度约 为100nit,环境亮度为0,欲使电视图像不闪烁,其换幅频率应高于45.8HZ,大于融合频率。
(2) 人眼的视觉惰性 视觉建立过程所需的时间非常短,几乎是立刻建立的,而当光脉冲突然熄灭时,亮度感觉的消失却有一个渐衰的残留过程,这种现象称为视觉暂留或视觉残留。 通常视觉暂留时间约0.05~0.2秒。
(3) 人眼的分辨力人眼的分辨角:指刚能看出两黑点时,两黑点对人眼的张角。因为实际的分辨角 很小,因此(弧度)=3438(分),大致和可分辨的紧邻两点间距d成正比,和观看距离L 成反比 。人眼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称为人眼的分辨力,分辨角的倒数为分辨力。
2.1 人眼的视觉特性 2.1.3 人眼的亮色感觉特性
(1)人眼的亮度感觉特性人眼的亮度感觉是一个主观量 ,它并不仅取决于景物给出的亮度值,而且还与人眼对周围环境的平均亮度的适应特性有关。人眼所能感觉的最大亮度Bmax 和最小亮度Bmin的比值Bmax / Bmin基本相同。对比度: 景物或重现图像最大亮度Bmax 和最小亮度Bmin的比值,用C表示。
画面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间可分辨的亮度级差数称为亮度层次或 灰度层次
(2)人眼的彩色感觉特性 表征景物的彩色,需要三个独立的物理量:亮度、色调和色饱和度,称为彩色三要素。????? 亮度: 与进入人眼色光的能量、波长有关。????? 色调: 就是指的色调,不同波长感觉出不同色调,故色调用波长表示。????? 色饱和度: 是指彩色的浓淡程度,即渗白程度,以%表示。
1)同色异谱色 实验表明,人眼相同的彩色感觉可以来源于不同的光谱组合。颜色感觉相同,光谱组成不同的光称为同色异谱色. 2)空间混色和时间混色特性
2.2 三基色原理和计色系统 2.2.1 三基色原理 (1)三基色彩色电视在彩色电视技术中是选用红、绿、蓝三种基色混配出各种颜色的。
(2) 基准光源光源的辐射功率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光谱功率分布。不同光源有不同的光谱功率分布,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了一些光源,有:基准光源A(A白)、基准光 源B(B白)、基准光源C(C白)、基准光源D65(D65白)、基准白色光源(E白)。E白是等能白光源,自然界中不存在,是用于彩色电视计算的一种假 想光源。
2.2 三基色原理和计色系统 2.2.2 计色系统
(1)物理计色系统为了准确的对各种颜色进行计算,国际照明委员会(CIE)采用一套可以由物理手段产生的谱色光作为三基色,其中,红基色光的波长为700nm,绿基色光的 波长为546.1nm,蓝基色光的波长为435.8nm。由于这三种基色光可以由物理手段产生,因此通常称它们为物理三基色。 如下图所示。
任意彩色量F的光通量可以用∣F∣表示:
∣F∣=(R)?1+(G)4.5907?+(B)?0.061 (光瓦)
则有,三基色混配的数学表示式为:
∣F∣=R(R)+G(G)+B(B)
式中,R、G、B是红绿蓝基色量(R)、(G)、(B)的混配系数,称为三色系数。色光的色度也只取决于三色系数R、G、B的比值 。 三色系数的相对值称为相对色系数。色模: m = R+G+B 相对色系数: r =R/m ,g =G/m , b=B/
文档评论(0)